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国资要闻

第二十四期国资大讲坛成功举办——黄速建:“十四五”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11-27 admin

11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十四期“国资大讲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期大讲坛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式与逻辑——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副秘书长龙武、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助理李志琴出席大讲坛并致辞,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国资系统、陆家嘴金融机构代表近百人出席本次活动,本期大讲坛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吸引近万人在线参与。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在新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下,国有企业“十四五”规划如何做好与党中央大政方针、国家总体规划、区域发展战略、重大产业政策的衔接,增强规划的方向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和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决胜决战的关键问题。黄速建教授的演讲,聚焦国资国企的“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问题,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主旨演讲环节,黄速建教授对我国4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逻辑做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和分析,就新时代如何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与主要对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解读,并提出五点思考: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的改革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改革范式?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是什么?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情境是什么?新情境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有怎么样的战略构想?“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与主要对策应该是什么?

黄速建认为,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不仅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而且要促使国有企业在各行各业全面有为到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上而下为主,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改变国有经济在各产业、各行业的布局。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黄速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起点是由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要通过改革与调整国有企业的生产关系,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并从未动摇过的,但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逻辑。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情境,黄速建强调了“竞争中性”这一概念,竞争中性的兴起将对国有企业的组织系统形成外部冲击,国有企业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驱动国有企业进行因应性的变革,倒逼国有企业改变固有的心智模式与行为范式。竞争中性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外部情境变量和内部情境变量,但又是破解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难题的可能出路,适应竞争中性作为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国有企业十四五期间外部环境的主要特点。

黄速建指出,新时代意味着新目标、新思路和新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将竞争中性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导入其中,全面审视、优化、重组改革目标和思路,形成竞争中性视域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构思,重点改革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七大特殊联结”,包括特殊的所有权联结、功能联结、管理联结、市场联结、义务联结、利益联结和情感联结。国有企业要充分契合国情、契合国家经济政策转型、契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并与国际责任相匹配,以有效发挥竞争中性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启迪、引领、催化与优化功能,实现更为实质、更高质量、更有成效的国有企业改革。

围绕各地各级国资国企正在开展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黄速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要从竞争中性的核心理念、基本要义、目标追求、内在逻辑、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出发,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方向、战略思路和重点领域,通过二者的相互映射,并着眼于实际操作层面,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着力点是要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具体到“八化”,即企业分类细化、清单管理简化、多重角色分化、混改推进深化、公司治理实化、经营机制活化、预算约束硬化和透明问责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