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2021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推动能源转型 展现国企担当
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能源保障供应不仅要跟得上,保证安全高效,还要提升品质,做到清洁低碳。对此,温枢刚建议,要持续推进从保障供应向增加有效供给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从而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国企担当。 “十四五”期间,中国华电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努力2025年实现碳达峰。温枢刚表示,中国华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让绿色成为公司发展的鲜明底色:发展风光电,推动形成建设一批、优选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推进水电发展,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
基于国内“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势必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但就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结合近期美国得州出现的‘大规模停电’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必须要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波动性的问题,能否充足稳定持久进行安全的电力供应,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斯泽夫表示。
为此,斯泽夫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建议以电力安全为核心,推进我国碳达峰规划,有序减少火电。
二是建议由国家能源局在坚持全国统一一盘棋的前提下,统一制定全国的“碳中和”十年规划,统筹推进“碳中和”。
三是建议科学处理“碳中和”过程中的地区差别问题,特别是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应保证一定的传统化石能源比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并通过建设清洁高效燃煤机组和实施在役机组延寿等方式,最大限度控制碳排放。
四是建议进一步解决新能源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储能技术研发和实践,重点解决好日常高峰低谷调峰、季节性调峰问题以及极寒等特殊工况下的能源安全稳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制机制创新要跟上
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新增产量大、历史堆存量大、分布不均衡、成分复杂。因此,目前大宗工业固废仍存在利用量小、附加值低、利用成本高、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市场活跃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严重、整体产业科技支撑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备、配套政策不协调等问题。
“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是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必由之路”。为此,宋鑫提出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三点建议:
进一步摸清工业固废产生和利用“家底”,建立“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信息平台”,形成全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管理数据库。
针对大宗工业固废大规模利用的“卡脖子”问题,建立新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强化对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支持,破解综合利用产品销路的政策障碍。
围绕当前突出的大宗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高水平整合全国资源,进行合力攻关,争取早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