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度解读

发布时间:2021-05-24 admin

【讲座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处于“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历史焦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为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为经济政策划出了重点。

会议指出,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三季度进一步增速至4.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的强劲复苏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在经济复苏的同时,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5G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投入正式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央企公司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签署RCEP并加强了同日韩及东盟的联系、双向推动“请进来”和“走出去”。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课程大纲】

主题:作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对2021年的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多领域改革将迎来新突破。

第一、财政政策:“积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1.    经济发展“更可持续”。

2.    财政政策“更可持续”。

3.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注释】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重提“需求侧管理”,对需求侧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拓展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相关内容;房地产重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值得重视;加快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第二、货币政策:“稳健”、“灵活精准”、“不急转弯”。

1、货币政策保持和前期政策之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货币政策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注释】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明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改变,同时强调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受到基数原因,预计2021年名义GDP增速可达到9.95%,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第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是、基础科技战略力量的增强,要在一些基础科学上要加大国家投入。

二是、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优化变革,现在不论是高等学校还是科研机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都还比较传统和僵化,必须要去改变这种体制机制;

三是、科技应用生态构造能力的提升,构建科技创新的产业新生态是应用创新领域里的核心一环。

【解读】:首先,要形成开放包容的人才交流生态,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同时“加快国内人才培养”;其次,要形成奖惩明确的成果激励生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坚决严惩学术不端行为;此外,要形成规范良好的科技伦理生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

第四、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解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目标,面对近年来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未来仍然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供给方保障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明年开局之年为“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汇总】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