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本课程是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对银行信贷行业政策影响进行政策解析。在银行实务工作中,该战略发起背景、对信贷准入政策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原有高碳产业的限制,以及不良风险防控进行解读。帮助客户经理在信贷业务中,发现风险点,发现新的营销市场。。
本课程将由资深银行从业人士,从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介绍基础知识、政策详解,以及国内涌现的案例。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一个全面了解,集合课程知识点与案例讲解对业务进行分类归纳,便于理解记忆,迅速掌握知识要点。课程将改变刻板的内部培训思路,讲授老师以扎实的业务知识,丰富的从业经验,轻松地幽默授课氛围为银行员工业务知识提升,拓展业务,提供全面务实的指导。
【课程收益】
1、迅速掌握政策主要知识点
2、理解并指导绿色金融的重点发展方向、业务创新
3、了解相关案例,让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4、提升银行客户经理核心业务能力,解决水平参次不齐的难点
5、统一提升银行专业业务技能、风险识别水平,增强银行盈利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时间】 2天,6小时/天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小组研讨、案例分析为主,通过严谨扎实的讲授、风趣幽默的风格、真实有针对的案例讲解,为银行员工业务提升赋能助力。
【授课对象】 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对公条线所有业务人员、以及其他条线相关员工
【课程大纲】
第一章:政策提出的背景
1、出台的国际政策背景
(1)问题的提出
(2)IPCC是谁,vocs什么意思
(3)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4)国际社会对于碳中和的态度
各国表态
企业表态
第二章:政策的意义及我国目标
1、我国政府态度与宣示
(1)我国领导人的态度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3)生态环境部指导文件
(4)2020年国家战略目标提出
第三章:实现路径及措施
1、实现路径—31省市政策大全
2、涉及领域
3、工作措施
4、政策展望
下一步预计
一是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核算、统计和发布制度
二是将更多行业和企业纳入全国碳交易所
三是建立总量指标,比如设定未来5年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加强硬约束。
第四章: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简析
1、绿色金融定义
2、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1)2007年7月,环保部 、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 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2)2012年2月,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
(3)2015年9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4)2016年8月,人民银行联合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5)2021年4月,人行发改委联合发布《绿债目录》
(6)2021年8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3、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
所谓“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
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五大支柱: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
三是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五是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4、我国绿色金融标准性文件
一是发改委会同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年版)
二是人民银行以《产业目录》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版)
三是原银监会2012年制定的《绿色信贷指引》
5、我国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情况:
(一)绿色信贷
(二)绿色债券
(三)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
(四)绿色产业基金
(五)绿色保险
第五章:双碳政策对行业的重大影响
1、大石化行业影响
(1)能源消费:去化石
(2)工业生产:采用低碳燃料原料和绿色生产过程
(3)交通运输:电动化
(4)建筑:零碳化
(5)加强碳汇
(6)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能源电力行业影响
(一)能源生产环节,从煤电规模效应向提升质效转变。
(二)能源消费环节,从化石能源为主向电为中心转变。
(三)能源配置环节,从就地平衡向大范围互联互通转变。
第六章:对银行业授信的影响
一、石化行业授信政策
跟踪国家和地方碳减排政策变化以及提出的新要求
关注石化行业和客户的碳减排措施与进展
加大支持绿色石化项目
加强碳交易重点客户信贷业务审查
加强气候风险识别与评审
二、火电行业
(一)转变煤电功能布局
一是控制煤电总量。
二是调整煤电定位。
三是优化煤电布局。
(二)提高煤电存量机组利用效率
(三)加强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
(四)加快电力技术装备创新
(五)沿海地区加快推进核电、气电建设
(六)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将深入持续开展
(七)任何缺乏低碳意识的企业都将失去竞争力
三、钢铁行业
为了迎接“碳达峰”和“碳中和”,应该怎么做?
1、总量控制、结构调整。
2、城市钢厂与脱碳化。
3、节能技术。
4、传统高炉-转炉流程的工艺变革。
5、开发高品质、长寿命的生态钢材品种。
6、钢厂与相关行业形成产业生态链。
7、化石能源的替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四、水泥行业
1、“碳达峰”、“碳中和”的逐步落实将压缩水泥熟料产量。
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行业深研低碳方式
燃料替代
发展低碳水泥
碳收集利用
矿山复绿等
五、乡村振兴+负碳产业
农业农村 环境综合治理
农业废弃物资利用
农业资源保护
绿色农产品供给
生态产品供给
什么是EOD?
第七章:绿色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
1、国际上欧盟等国家发展
①碳基金、碳期货、碳资产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式融资、
碳配额融资、绿色结构性存款
2、我国绿色金融情况
①2021年6月9日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
所有机构纳入了绿色评价
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开市
③2021年8月18日组织上海市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
④2021年7月1日人行、发改委、银监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截至2020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⑤近日发布《环境权益融资工具》《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第八章: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一、政策密集落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二、行业分化加大,新生相关行业出现
1、传统减排压力较大企业面临成本升高、信贷资源减少困境
2、与双碳政策相关的节能减排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3、新兴绿色行业出现,如MRV体系服务企业,碳捕捉、碳利用行业
三、商业银行面临绿色转型进课题
1、传统减排行业风控压力
2、绿色金融占比将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3、资本市场以CEA(碳排放配额)为基础资产的系列产品
4、银行方面
(1)资产方面以传统资产转变为CEA为基础资产的产品
(2)负债方面以传统行业为投向的债券、结构存款、理财转向绿色投向
发行碳中和主题投资债券、谈项目收益债、碳结构性存款等
(3)中间业务方面出现新型业务品种
二氧化碳挂钩型理财产品、碳交易顾问、环境信息环境风险顾问
四、商业银行目前存在问题
1、对绿色金融的认识有待加深
2、绿色金融产品结构和服务单一
3、气候和环境风险所引起的资产搁浅
环境信息披露有待加强
绿色金融运营能力及自身碳排放管理亟需强化
五、碳中和目标的银行应对策略
一是研究制定未来五年绿色银行建设规划。
二是健全激励约束体制机制。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
四是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
五是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
六是主动披露信息并加强交流合作。
七是推进自身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