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国资要闻

多位国企负责人谈数字化转型: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国企铸就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2-02-08 admin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节目中心推出《开年迎新访名企》系列报道,对话中国石化马永生、南方电网孟振平、中国三峡集团雷鸣山、中国建筑郑学选、中国节能宋鑫、中国中车孙永才、中交集团王彤宙、中国黄金卢进、徐工王民等国有企业负责人,从企业看行业,从行业看经济,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


国有企业将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在科技创新方面又有哪些突破?小编为您摘编整理《开年迎新访名企》,今天推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国企铸就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PART 1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南方电网: 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实现“电力+算力”融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介绍道,现在南方五省区的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不论是发电装机容量的占比,还是实际电量的占比都超过了50%,这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清洁能源的规模还会逐步加大,到2030年,南方五省区新增的新能源装机量达到2.5亿千瓦,比现在增加近4倍


这么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的并网,将给电网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孟振平表示,光伏、风电随机性波动性很大,因此今年一定要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南方电网提出了数字电网的概念,可以实现“电力+算力”的融合,有效地打通源、网、荷、储这4个环节,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可观、可测、可控能力。

中国建筑:抓住“双碳”机遇 带动建筑行业转型发展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在支撑建筑、地产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中国建筑连接着数十万家中小企业。在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看来,2022年,中国建筑还将通过低碳转型,进一步向上下游拓展,带领中国的建筑行业转型发展。


郑学选介绍道,比如在上游建筑材料、分布式能源,包括设计的规划能力,都是可以向“双碳”转型的领域 。产业链的下端、建筑物的运维,也是可以让中国建筑往下游走的一种机会。“双碳”对于建筑行业转型,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中国建筑还会在新兴领域转型,例如中国建筑的电商平台,可以每年带来上万亿的采购量,在这个海量数据产生下,可以为下一步数字转型带来一些机遇。


中国黄金:2022年将投入3亿元 建设数字矿山


在内蒙古乌山的矿山上,巨大的车间看不到工人,所有的操作都在监控室的屏幕前完成。无人车和无人机完成矿区的全部运输和巡检工作。这种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的方法,就是数据矿山建设。技术的改进极大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进指出,2021年,这个矿区有14亿—15亿元的利润,今年可能会更好,这也是科研带来的效益,高海拔的矿山争取做到无人化。另外,中国黄金在矿山的采掘技术、选矿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来确保资源的利用效率。


卢进介绍,预计2022年,中国黄金将继续投入3亿元左右建设数字矿山,推进冶炼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减少一线人员10%以上,进一步提质增效。

徐工:全面建成数字化工厂 工业互联网对外赋能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表示,数字化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十四五”时期将要全面建成数字化工厂,并通过工业互联网将研发、生产和市场全部连通。在生产基地内的大屏幕上,各地设备的开工率等运行情况都一目了然。颜色深浅代表着基建热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经济活跃程度。 

“这台起重机还在工作,实时采集当前转速、水温。”王民介绍道,“一方面了解产品的工作表现,一方面监测有没有隐患存在。入网的工程机械设备大概是115万台,另外还有机床、纺织、建造业等很多设备都连接在工业互联网里,已经跨领域服务于各个行业。 ”


PART 2
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


南方电网: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


基于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数字电网能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电网的建设要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经南方电网公司5年研制、多场景验证,国内首个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国产内核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于2021年实现量产。

孟振平指出,它是整个电力工业运转控制的大脑、“神经中枢”。我国电力工业控制领域核心芯片,以前只能用进口通用的,现在终于可以用上自主专用的。


孟振平说,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一直是个难题,从科技研发成果到大规模应用,真正量产成功的只有不到1%,所以“伏羲”芯片的量产很不容易。“伏羲”芯片被评为2021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之一,今年将继续形成全系列产品,量产应用于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新能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