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节目中心推出《开年迎新访名企》系列报道,对话中国石化马永生、南方电网孟振平、中国三峡集团雷鸣山、中国建筑郑学选、中国节能宋鑫、中国中车孙永才、中交集团王彤宙、中国黄金卢进、徐工王民等国有企业负责人,从企业看行业,从行业看经济,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介绍道,现在南方五省区的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不论是发电装机容量的占比,还是实际电量的占比都超过了50%,这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清洁能源的规模还会逐步加大,到2030年,南方五省区新增的新能源装机量达到2.5亿千瓦,比现在增加近4倍。
这么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的并网,将给电网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在支撑建筑、地产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中国建筑连接着数十万家中小企业。在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看来,2022年,中国建筑还将通过低碳转型,进一步向上下游拓展,带领中国的建筑行业转型发展。
郑学选介绍道,比如在上游建筑材料、分布式能源,包括设计的规划能力,都是可以向“双碳”转型的领域 。产业链的下端、建筑物的运维,也是可以让中国建筑往下游走的一种机会。“双碳”对于建筑行业转型,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中国建筑还会在新兴领域转型,例如中国建筑的电商平台,可以每年带来上万亿的采购量,在这个海量数据产生下,可以为下一步数字转型带来一些机遇。
在内蒙古乌山的矿山上,巨大的车间看不到工人,所有的操作都在监控室的屏幕前完成。无人车和无人机完成矿区的全部运输和巡检工作。这种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的方法,就是数据矿山建设。技术的改进极大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进指出,2021年,这个矿区有14亿—15亿元的利润,今年可能会更好,这也是科研带来的效益,高海拔的矿山争取做到无人化。另外,中国黄金在矿山的采掘技术、选矿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来确保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台起重机还在工作,实时采集当前转速、水温。”王民介绍道,“一方面了解产品的工作表现,一方面监测有没有隐患存在。入网的工程机械设备大概是115万台,另外还有机床、纺织、建造业等很多设备都连接在工业互联网里,已经跨领域服务于各个行业。 ”
孟振平指出,它是整个电力工业运转控制的大脑、“神经中枢”。我国电力工业控制领域核心芯片,以前只能用进口通用的,现在终于可以用上自主专用的。
孟振平说,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一直是个难题,从科技研发成果到大规模应用,真正量产成功的只有不到1%,所以“伏羲”芯片的量产很不容易。“伏羲”芯片被评为2021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之一,今年将继续形成全系列产品,量产应用于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新能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