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改革》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2018年推出的一本改革文集,记述他那些年在国企改革中的实践和思考。本书中,宋志平与数十位媒体人、专家学者纵论改革,在真诚的对话沟通和精彩的思想碰撞中,全面呈现了一位国有企业家在40年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思索。
本书源于实践,内容翔实,叙事精彩,有深度,有锐度,有温度。书中以生动的讲述还原了国企在改革中涅槃重生的艰辛历程,以创新的理念回应了国有经济与市场接轨、发展混合所有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改革难题。书中所呈现的央企市营、国民共进、建立共享机制等一系列实证经验,以及整合优化、以人为中心、包容性的增长等全新经营理念,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近三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和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央企在改革推动下取得的创新发展更是令人瞩目。国企改革一直是极具探索性和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最近再次阅读宋志平先生四年前的《问道改革》,让人感觉仍是很亲切。它让我们回首国企改革漫漫长路,重温这位国企改革者所历经的艰难和深遂的思考,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以下是选自《问道改革》100句,供大家参阅。
1.新一轮国企改革不同以往之处在于,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将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相结合的。
2.国企改革应先着手抓关键工作,用关键改革的突破带动企业的全面改革工作,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3.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4.现代企业制度对所有权和经营权做了分离,对决策权和执行权做了分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进一步对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清楚的界定,保证企业中各层级的权责明确。
5.内部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从外部环境来说,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全球化竞争新阶段,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要素特别是人的潜力,是增进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6.混合所有制关键在机制转变,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机制更加市场化,既有国有企业的实力,又有民营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7.混合所有制是国民共进的一种经济结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作为股东而存在,都按市场规则办事,在《公司法》下规范运作,以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为目的,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8.只有内部机制市场化的企业才有真正的动力,应该说,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市场化内部机制已逐渐在央企中普遍建立起来了。
9.通过改革激励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现代激励体系,保护激发企业家、知识员工和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有利于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10.今天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生活逐渐富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企改革的动力是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以管资本为主和把目标锁定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上,是当前国企改革在目标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它打通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12.国资委通过投资公司管资本,投资公司通过经营股权投资企业,企业用完整的法人财产权自负盈亏,这样就形成了有效的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行体系。
13.企业有三样东西很重要:资本、经营者和具备人力资本的员工。好的机制就是要把这三方面关系处理好。所谓好的企业机制,就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员工之间的利益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14.多年工作实践表明,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水平息息相关,在企业里,党建工作做得好,企业经营发展就会做得好;党建工作做不好,企业经营发展往往也做不好。
15.国企改革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经营机制的改革,包含三点:一是真正的所有者到位,二是发挥企业家精神,三是建立企业利益、员工利益和管理层利益正相关的关系。
16.改革是一个细致活儿,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国企改革,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畏缩不前,应该一步一步地稳步向前推进。
17.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战略调整和布局调整,这对于国有企业适应创新驱动、竞争焦点快速变化的现代经济体系十分重要。
18.改革和认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且我们今天又面对不少新问题,改革就应该是为解决问题而来。
19.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创新点:混合所有制以融合经济为特征。
20.不应再用非公即私的传统思维看待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企业所有制的“新常态”,不应有“谁吃谁、谁混谁”的担心。
21.重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重组中的各种问题是客观的,矛盾的冲突恰恰是工作时要面对的,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对待融合后的一些矛盾,不能消极看待,而是要积极应对。
22.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是稀缺资源,可遇不可求。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是,企业家是把企业发展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是“我要做”;而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是完成业绩目标,是“要我做”。
23.要把改革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的改革原动力结合起来,倾听企业家的呼声,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发挥企业家的能动作用。
24.国企能有今天,是企业毅然迈向市场,拥抱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是几代人心血和汗水的凝结,大家都应看到这一点。
25.作为央企,从它的公有制性质和社会作用来看,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企业中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二是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头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带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四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保值增值,为全民积累财富,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顶梁柱。
26.关于“市营”,即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改革央企的内部机制和运行模式,这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股权多元化,二是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四是公司内部机制市场化,五是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企业经营。
27.以央企为代表的中国大企业至少应该在五个方面起带头作用:第一,大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第二,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平台;第三,大企业是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火车头”;第四,大企业是“走出去”的带头人;第五,大企业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
28.我们说央企“市营”,绝不是搞所谓的私有化,而是中央企业要市场化经营,走一条市场化道路。
29.央企和民企不应是对立关系,而应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中,实现“国民共进”的良性发展。
30.不管是央企也好,民企也好,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要遵循市场规则去经营和管理,都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依靠先进的机制取得发展的动力。
31.建立完善、高效的董事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的必然,也是企业按照公司法运作的起码要求。
32.现代公司制的基础是公司的独立性,而公司的独立性要通过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董事会来实现。
33.一个公司的合理状态应该是股东按出资享有有限权责,董事会独立作出经营决策,而经理层按照决策去执行,即逐级实行委托代理制。
34.董事会是股东会批准设立的,董事是由股东派出的,因而董事会是股东的信托责任组织。董事应对股东负责,认真倾听股东的声音,维护股东利益,但董事会一经选出,又是独立于股东而运作的,并对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35.董事会文化决定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和工作效果。
36.在董事会文化的塑造上,我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尊重董事的独立性;二是充分认识董事的责任;三是讲究议事的效率;四是董事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
37.董事会运作的难度在于常常要在企业的发展和风险之间进行抉择。
38.董事长应该是董事会的灵魂人物,是沟通能手,负责董事会的协调,负责与股东和总经理的沟通,获得董事们和经理层的尊重和支持;董事长也应是个战略家,有全局和长远战略眼光;董事长还应是个老师,肩负建设学习型董事会的责任,积极创造条件让董事们得到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全体董事一起把董事会建设成为开放、包容和高效的董事会。
39.国企改革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也是不断进化的过程。这些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源就是国企逐渐适应了市场,没有“等靠要”,不再“不找市场找市长”,而是主动适应市场,向市场要效益。
40.中国建材集团做了两件事,一是市场化改革,二是联合重组,这两件事后来成就了一种企业模式,就是混合所有制。
41.混合所有制解决了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的问题,这是我们经过三十年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形成一个理论上的巨大创新。
42.混合所有制使所有者到位。企业内部所有者的眼睛就是最好的监督机制,这种天然的内部机制和强大的外部监督共同发挥作用。
43.混合所有制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国有资本和两三家非公资本组合形成公司的战略投资人,这是比较良性化的股权结构。
44.企业基业长青的道理就是不断寻求优势、寻求卓越,一个没有优势的企业终将不复存在。
45.企业要用先进的文化指引心灵,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行为。
46.我们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包括双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就是用变化去适应环境、用改变创造可能,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有信心解决问题。
47.今后我们要取得什么竞争优势?就是寻求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还有品牌优势、机制优势,让这些优势构成我们国企、央企,或者是大型国有经济参与的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新优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