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痛点:
v 不知道如何设计制度
v 不知道如何编写制度
v 不知道如何确保制度执行
培训后感受与关键收获
v 知道:制度必须首先被接受,然后才能被执行
v 知道:不能被理解、认同、执行的制度是空中楼阁
v 掌握;制度的结构
v 掌握:设计与编写制度的思想、逻辑、方法与流程
v 掌握;设计与编写制度的注意事项
v 掌握:确保制度执行的方法
培训对象:
v 公司中高层管理者
v 参与编写制度的人员
培训时间:2天 *6小时/天
课程形式: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演练法;案例分析法
课堂布置
学员分组。课桌布置:岛型 椅子布置:雁阵/鱼刺式
课前根据分组数量,每组两张大白纸,并排贴在本组附近的墙上。
教学材料
v 老师:白板一块。红、蓝/黑白板笔各一只
v 学员:每组三张大白纸,一只白板笔;每人二张A4纸。放在桌子上。
课程大纲
v 分享与分析
u 为什么会出现员工理解的制度和公司、领导希望他们理解的不一样
u 为什么不同的制度员工的执行意愿不一样
u 您认为设计制度应该关注哪些要素
u 您认为编写制度应该关注哪些要素
第一章 新时代 新思想 新管理 新实践
v 新的用工思想与方法
u 人力资本管理思想:合作、共赢、分利
u 平台意识
u 自组织、自管理
u 劳动关系解体
u 正向激励为主
u 充分的尊重
u 有兴趣的工作
u 给予更多的引导、教练、机会
u 工作柔性化
u 工作节奏与工作性质的适配
u 工间休息的设计
u 休息休假与弹性作息
u 弹性冗余设计
u 多岗技能储备
u 工作轮换(岗位轮替)
第二章 制度的设计与编写
v 制度的本质
v 公司与员工的关系
v 制度的背景
v 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抄
v 制度的案例与解析
v 群体、团队与个体
u 群体中个人的思想
u 群体中个人的行为
u 个人认可群体的理由
u 个人为群体做事、贡献、奉献的原因
u 团队的活力特征
u 群体如何成为团队
v 制度的管理思想
v 制度目的与作用设计
v 制度涉及的内容
v 制度制定的依据
v 制度的管理责任
v 制度制订的组织
v 制度制订的流程
v 制度制定前的调研
v 制度设计的方法
l 自组织、自管理的制度
l 利益自嵌的制度
l 简明的制度
v 制度的意见征询
v 制度的宣传告知
v 制度的试验运行
v 制度的正式执行
v 制度的修订完善
v 制度的备案存档
v 制度的衔接配合
v 制度的编写方法
u 制度的编写组织
u 制度的结构
l 制度的一般结构
l 特殊的制度与特殊的结构
u 制度的目的设计与编写
u 制度的适用范围设计与编写
u 制度写作涉及的名词与术语的界定
u 制度写作涉及的名词与术语的解释
u 制度内容与要求的写作
u 制度的办法与启用时间设计
u 制度的解释权、管理权的归口
u 制度涉及附件的处理
u 制度的文风
u 制度的遣词造句
v 常用制度的结构化要素
u 战略规划
u 员工手册
u 绩效管理
u 薪酬管理
u 招聘管理
u 员工关系管理
u 劳动关系管理
u 培训管理
u 渠道管理
u 促销管理
u 订单管理
u 价格管理
u 客户关系管理
u 公关与危机管理
u 质量管理
u 供应商管理
u 采购管理
u 档案管理
u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u 安全与劳动保护、卫生管理
u 设备管理
u 生产作业计划管理
u 考勤管理
u 行政办公管理
v 制度检讨与修订演练
v 组织制度
u 组织的使命与愿景
u 组织价值链
u 组织的战略
v 制度管理常见错误
u 组织性违法
u 不符合社会伦理
u 不符合自身核心文化的理念、逻辑
u 制度复杂难以理解
u 制度模糊自由理解
u 以组织意志压制员工意志
u 以“一把手想法”作为组织原则
u 把“管理”作为制度的生存理由
u 管理层制订员工被动执行
u 奖惩缺乏客观依据,靠领导拍脑袋
u 缺乏执行基础
u 重制订轻执行
u 重视处罚轻视奖励、激励
第三章 从人性本质入手管理制度的执行
v 制度执行意愿的两手保证
u 驱使
u 引导
v 制度执行的可行性保证
u 简便易行
u 被认知
u 客观
u 可感知
v 从“断头路”、“主干道开摩托艇”看制度执行
v 制度必须要有灵魂
v 制度要有自我否定的机制
v 执行制度 没有法外之人
v 制度的合法性检测
u 国家法律法规
u 公司员工手册
u 制度的衔接与配合
v 进行惩戒警示教育
v 树立遵章守纪标杆
严惩:不用些微罚款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