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地方要闻

河南省国资委出台管理办法:原则上省管企业主业不超过2个,培育业务不超过2个

发布时间:2022-08-10 admin

近日,《河南省省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出台,提出原则上省管企业主业不超过2个,培育业务不超过2个,推动资源不断向主业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链长”企业集中。


据介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建立主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企业做强做精主业。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全面梳理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发展现状,认真领会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征集省管企业意见并多次沟通后形成《办法》。


《办法》提出省管企业构建主业、培育业务“2+2”框架,培育业务设立5年培育期,培育期内视同主业管理。同时,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业管理作出专门规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主业不超过3个,培育业务不超过2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性持股为主,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不核定主业和培育业务。


由河南省国资委负责企业集团主业核定,集团负责权属企业主业核定。省管企业主业一经核定,原则上不予调整。五年规划期末,如原定培育业务达到主业标准,按程序调整。五年规划期内,省管企业确需调整主业的,应于6个月内重新履行申报程序。


《办法》还指出,培育业务实行“一引导两严控”,引导企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业务;严控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盲目选育无资本实力、人才储备和管理经验的业务;严控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外的企业将“房地产开发经营”作为培育业务。同时,树立“一业一企、一企一业”导向。强调省管企业在子企业层面推动一类业务主要由一个子企业专门运营,一个子企业主要经营一类业务,打造专业化子企业。


延伸阅读

河南智造:到“十四五”末实现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央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特别策划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来到河南洛阳的中国一拖。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在这里下线。60多年过去了,智能制造给这里的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智造赋能生产 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来到“东方红”大型轮式拖拉机的总装车间。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在河南洛阳诞生。当年,6000多个工人耗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和下线。如今,在这里,大型轮式拖拉机单班日产量就可以达到200台。


产量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线的智能化升级。记者了解到,这里一条产线负责一些发动机以及轮胎底盘的加工,这些发动机全部来自一拖目前最为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加工车间。在那里一个螺栓拧紧机器人,一天拧紧的螺栓数量,需要三个普通工人从早干到晚才能实现。目前这个柴油机工厂的产能达到了每年12万台。此外,还有一条生产线专门负责轮胎、驾驶舱等生产和加工。


除了生产线的升级和改造以外,产品的更迭也从未停止过脚步。这里有目前市面上比较畅销的150大马力轮式拖拉机,以及加载了北斗定位系统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款型的拖拉机。


这台拖拉机下线之后,即将发往北大荒,可以实现千米范围内通过远程终端来控制,同时还可以在一些控制平台上看到它的实时动态。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拖拉机越来越多走向市场,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管理者。农田耕作越来越精细化,土地利用也越来越高效。

60多年前,“东方红”拖拉机诞生了,我们强调农业机械化。60多年后的今天,除了农业机械化,我们还要做到农业智能化。从这里走出去的“东方红”拖拉机,从履带式到轮胎拖拉机,到现在的新能源纯电动拖拉机,可以说拖拉机的前进从未停止过脚步。


河南洛阳:老工匠的“新搭档”


河南省聚焦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一批老企业因此焕发了新的活力,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益化管理水平。


镗铣工张连成在一家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重型机械企业工作了快三十年,按照设计图加工产品部件是他每天的工作。过去由于信息技术的局限和图纸保密,车间里只有一份图纸,十多名工人们相互借阅,时间一长图纸难免发生破损。


改变是从张连成机床旁增设这台电子看板开始的,这台设备也是张师傅的新搭档。近年来,企业实施5G+机床联网,打造数字化制造平台。工人在机床旁就能看到电子版设计图纸和工艺资料,实现了技术资料全面数字化和数据的实时共享。


有了新搭档,张连成工作的质量有了保证,效率也在提高。过去机床一旦发生故障,工人需要填写维修单,再去机修车间找人。张连成说,那时每天有一个多小时浪费在走流程和跑腿上,而现在只要通过这台设备上的系统,机修班就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张连成和同事们实现了90%生产数据的线上化,提高生产指挥效率35%以上。


让客户满意是张连成的追求,也是他新搭档的工作。大数据分析不仅应用在生产端,也能服务于客户。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化远程运维服务,服务工程师能看到设备在矿山的实时运行情况和数据,可以和专家一起帮助客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河南:产品升级 产线转型
“河南智造”正蓄力


从“一五”到“十四五”,一批国家重点工业企业相继落户河南,见证了拖拉机、煤矿机械等装备的从无到有。如今,河南已完成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型,以智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河南“智能制造”成果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力?记者对河南省副省长费东斌进行了专访。


液压支架是用来顶起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重型装备,目前,世界最高支护高度的液压支架就来自于河南。


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费东斌表示,10米高的液压支架,现在是世界第一高的;中铁装备的盾构机现在在世界上是占有率第一;宇通的大巴车世界占有率也是第一;像平高电气、许继集团的输变电设备也是世界一流。


刚才列举的这些企业的业绩,一定是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成果。同时也证明,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一定是这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阶段。


在液压支架结构件生产车间记者发现,经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人工手动操作设备的场景已经很少见。AI计算、自动搬运机器人、全自动智能生产单元、5G技术等的运用,让这里成为一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可以24小时高效运转。


费东斌表示,自从它实施了智能化改造之后,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相应的成本降低了60%,整个生产效率提高了70%。不管是从效率还是效益方面,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021年全年,河南省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占到12%,建成智慧工厂和智能车间919个,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4家,培育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109个,全省上云企业达到17.3万家。创新被摆在制造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参与、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的新型创新体系,让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


费东斌表示,到“十四五”末,我们将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0家,进而实现我们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的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