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实务

发布时间:2023-02-24 admin

课程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风险不断加大,传统的内部审计也已经不能满足规避风险的要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本课程由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管理博士、高级会计师、高级企业风险管理师、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具有39年企业财税实战工作经历且其中具有20年5家上市公司CFO工作经验的专家讲授,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内部审计的方法、技巧与要领。

课程收益:

Ø  掌握合规审计实务,以及合规风险防范要领;

Ø  掌握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实务,以及风险导向下的合同审计实务;

Ø  掌握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审计实战实务;

Ø  掌握政策跟踪审计的背景与特点,以及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方法和切入点;

Ø  掌握体系认证或外部审计的迎审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课程对象:移动公司审计部人员

课程时间:3天,其中第一讲至四讲2天+第五讲1天,6小时/天

课程形式:讲授+案例分析+互动交流

课程大纲

第一讲:合规审计与合规风险防范

一、合规审计实务与案例

1.合规风险四个典型案例解析

2.建立正确的合规观

3.合规审计思路与方法论

4.合规审计的要点

(1)合规管理体系审计要点

(2)重点经营环节合规审计要点

(3)重点人员合规审计要点

(4)重点业务领域合规审计要点

二、合规风险防范实务

1.舞弊调查中的风险与合规问题

2.舞弊调查基本流程和调查计划的制定

3.证据链理论与实践

4.访谈与笔录

5.供应链舞弊调查指南

6.典型实操案例

第二讲:基于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实践

一、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实务

1.案例导入:揭示风险导向的内审应具备的特点

2.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1)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2)制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发现审计线索、如何把握审计发现、如何沟通审计结果

(4)如何撰写一份有价值的风险导向审计报告

3.审计成果运用与创新

二、风险导向下的合同审计实务与案例

1.合同风险分析、识别与应对

2.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风险总结与案例

3.合同管理的关键审计点

(1)管理制度及保障机制

(2)合同对方资质确认环节

(3)合同谈判与文本拟订、审核审批环节

(4)合同用印、文本管理环节

(5)合同履行监控及后评估环节

第三讲:数字化审计实践

一、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

1.信息系统审计

2.重构审计实践:智慧审计

3.商业数据分析与审计

(1)数据采集

(2)数据挖掘与建模

(3)数据可视化

(4)营销、财务、资金、资产等数据分析与洞察

二、数字化审计实战与典型案例

1.企业视角下的数字化审计发展环境

2.标杆企业数字化审计发展历程与团队建设

3.典型案例分析

(1)运营收入保障审计

(2)物料消耗管理专项审计

(3)运营维修专项审计

(4)数据治理审计

(5)合同文本智能审计

(6)持续审计模型搭建

第四讲:政策跟踪审计

一、     政策跟踪审计的背景与特点

1.   政策跟踪审计背景

2.   什么是政策跟踪审计

3.   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

4.   政策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6.    开展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

二、     如何开展政策跟最审计

1.   选择好审计介入的时机

2.   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3.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4.   站在宏观层面分析问题

案例分析:某国有公司扎实推进项目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三、     政策跟踪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   政策跟最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差异

2.   影响政策跟最审计质量的具体问题表现

(1)           审前调查不充分,重点内容不突出

(2)           审计证据不充分,方式方法不创新

(3)           问题定性不合理,评价建议不科学

(4)           成果应用不到位,审计成效不显著

3.   制约政策跟最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1)           缺乏专业的审计队伍

(2)           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标准

(3)           缺乏有效的审计创新方式

4.提高政策跟最审计的对策

(1)着力创新审计模式

(2)强化审计流程管控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案例分析:某国有企业以审计质量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     开展跟踪审计的三个切入点

切入点一:加强政策贯彻落实审计

1.   关注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2.   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3.   探索在政策执行阶段进行跟踪审计

切入点二:加强资金使用审计

切入点三:加强项目建设情况审计

案例分析1:某企业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

案例分析2:某企业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助力技改项目建设

第五讲:迎审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特步集团(中国)公司组织过ISO体系认证;

案例二:曾在特步集团(中国)公司组织过省级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案例三:在上海一家奢侈品公司组织过卓越质量认证体系

通过多次迎审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体系认证迎审技巧及注意事项

1、现场审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提问以及我们提供证据与标准的差距,如果发现问题要马上和他们沟通,否则最后就来不及了。一定要首先自己识别他们发现问题的重要程度。

2、在回答他们的提问是不要抢着说,先想清楚后再回答,不要让他们抓住把柄。

3、特别是在一些我们还做的不好的过程方面,告诉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不深,目前也正在想办法进行改进等什么的,这样他们会宽容一些。

二、技巧方面: 接受认证审核时,每一位员工必须要做到的是什么?

(一)自圆其说。

1.知道应做什么事;

2.知道如何做事;

3.知道做事的依据;

4.用记录证实所做的事;

5.任何事都应形成循环(即 PDCA 模式)。

(二)接受审核时应有的正常心态是什么?

1.不怕出现不合格,发挥出最佳水平;

2.尽可能减少不合格,以提高认证通过的可能性;

3.尽快纠正不合格。

(三)接受审核方在审核中的角色是什么?

1.2:8 规则;

2.20%听问题,听懂了才能回答对;

3.80%回答问题,回答时要谨慎。

(四)聆听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认真听,听不懂必然会回答不准确;

2.不懂就问,审核员会换一个角度询问;

3.一定搞清楚所问问题。

4.接受审核时回答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依据文件规定回答问题;

6.依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7.紧紧围绕提问,不要扯太远;

8.语言简单明了;

9.不要假设审核员不懂技术问题,审核员的视点是整个体系。 (五)回答问题时就注意哪些技巧?

1.只说自己的事,不说别人的事;

2.只说该说的事,该说的说足,不该说的不多说一句;

3.用证据说明问题;

4.自信而又不失谦虚;

5.多解释,不争论;

6.有误解时把解释权让给更明白的人(最好是上司)。

(六)回答问题时应避免出现哪些现象?

1.不懂装懂;

2.说别人的事;

3.所说的不符合事实;

4.谋求帮助;

5.对其他部门或人员进行诋毁;

6.争论不休不礼貌,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七)在接受正式审核前,为什么要做准备工作?

1.保证按期进行审核;

2.使员工了解审核的方式和要求,能正确应对审核;

3.进一步改进工作,尽可能减少不合格;

4.组织力量,以便以最快的速度纠正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

5.给审核组留下良好印象。

(八)对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应如何开展?

1.全体员工清醒地、主动地、轻松自如的迎接审核;

 2. 从各个方面体现一种与 ISO9000 族国际标准精神一致的管理水平(包括后勤安排);

3.应努力体现一种真诚追求提高管理水平,不单纯为了取证的思想境界;

4.应使全体员工都注意体现谦虚认真的工作作风;

5.应坚决防止在审核中推卸责任、转移责任和不礼貌行为;

 6. 使全体员工轻松自如进入审核,不要施加太大压力。

(九)对文件进行清理和准备的工作应如何进行?

1.收起全部作废、不使用或与质量体系无关的文件的记录;

2.使所有执行的文件和保存的记录达到应到位置;

3.为审核组准备两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

4.各部门管理和使用的文件相对集中在各部门;

5.质量记录相对集中在责任管理部门或人员处;

6.进行中的记录按正常程序运作。

(十)在审核进行过程中如何采取纠正行动?

1.力争在审核组离开前纠正不合格;

2.当天提出,尽可能当天纠正;

3.自己提方案,自己纠正;

4.经审核员确认可以接受。

(十一)在审核前对最高领导有什么要求?

1.了解管理方针的内涵;

2.了解管理目标及其实施方法和实施情况;

3.了解本组织各部门的职责和重要的接口方式;

 4. 了解本组织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5.了解本组织的质量工作状况。

(十二)在审核前对管理者代表有什么要求?

1.熟悉管理体系文件的细节和本组织的管理体系;

2.了解相关的其他文件(如技术文件);

3.熟悉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及部门的工作职责;

4.熟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情况;

5.熟悉本部门的质量工作情况。

(十三)在审核前对部门领导有什么要求?

1.了解管理方针、管理目标;

2.熟悉本部门的质量职责和相关的质量文件;

3.熟悉本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接口;

4.熟悉对下属的工作要求;

5.熟悉对本部门的质量工作情况。

(十四)在审核前对文件管理人员有什么要求?

1.熟悉所管理的文件的范围;

2.熟悉文件管理程序;

3.熟悉文件修改情况;

4.熟悉文件的归档;

5.随时拿出所需的文件。

(十五) 在审核前对重要岗位,关键工序的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 1.熟悉岗位职责;

2.熟悉依据的规范、程序等;

3.熟悉使用的工具、设备等;

4.熟悉使用的统计方法;

5.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十六) 审核前对一般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熟悉本岗位职责;

2.熟悉从事工作所依据的文件;

3.熟悉工作中需作的质量记录;

4.熟悉工作接口;

5.熟悉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及和自己工作的关系;

6.熟悉本组织的质量组织(质量责任人、管理者代表等);

7.熟悉实施 ISO国际标准的目的及所实施的标准的基本知识。

(十七) 在审核进行时的陪同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1.熟悉陪同区域的工作和文件;

2.态度友善、不卑不亢、反应灵活;

3.认真记录审核情况;

4.及时向领导传递准确的审核信息。

(十八) 正式审核时审核员经常询问哪类问题?

1.你是做什么的;

2.你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3.有无记录证明你已正确地进行了工作;

4.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十九) 回答审核员时的基本点是什么?

1.以文件为基础;

2.以记录为依据;

3.以实际情况来证明。

(二十) 在正式审核到来之前,怎样做一下突出改善?

1.对现场进行卫生整顿等清理工作;

2.保证现场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3.每个部门/车间进行自查自改;

4.每位员工对照文件,熟悉工作职责;

5.员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审核,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6.审核期间上班人员的要求:

(1) 正确穿戴劳保防护用品;

(2) 现场岗位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指标在控制范围内,岗位记录及时填写;

(3) 现场警示标识齐全;

(4) 特殊作业人员有取证;

(5)岗位上有岗位操作规程,现场无关或过期的文件清理干净;

(6)现场有检修的,检修票符合规范要求,安全措施到位;

(7)有动火作业的,气瓶上压力表有检定合格证,且在有效期,钢瓶有防护胶圈,有防倒措施。

(8)应急器材处于待用状态,应急电话能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