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国企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此外,今年首例集团层面央企重组,亦是数字经济专业化整合浮出水面。业内人士指出,广受关注的两个央企: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集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网信与数字经济应用等产业领域具有相关性和协同性,二者的整合是中国产业化重组的重要举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动作。
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日,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华录)的一纸公告透露了央企重组整合的大动作——易华录发布的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华录集团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易华录在公告中表示,该方案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上述重组事宜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公司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进展情况。
“中国电科是网信事业国家队,而华录集团的主业集中在数字经济方面。前有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科,现有华录集团进入,不仅是‘数字经济’专业化整合,还是产业化整合,这是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互联互通、互相促进的典型案例。”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李锦补充道:“‘数字化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国家战略之一,尤其是在‘大安全’及‘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国家队’将承担起更多使命。”将规模相对较小的华录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有助于补全补强中国电科的信创产业链,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解决两家公司在数字经济领域重合的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认为,在央企打造现代数字产业链方面通过两家央企成功重组,有利于实施数字经济业态的产业链布局,建设数字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团。
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通过政策驱动、组织推动、示范带动、平台联动,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形成了良好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有企业取得的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数字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加快5G光收发芯片、国产BIM软件平台等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扎实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指导相关中央企业加大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加快6G网络架构等前沿技术突破。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在目录中,推荐的数字技术成果有150多项,促进基础软件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升级。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制造、能源、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加速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据统计,2022年中央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3%,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加挡。加快数字新兴产业培育,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企业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加快产业新旧更迭和动能转换。强化融通发展,充分发挥5G等7个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行业龙头作用,通过这7个联合体,汇聚央企60多家,高等院所和民企近200家,深化项目合作300余项,营造良好生态。
三是提升数字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累计开通了238万个,促进5G融合应用,建成了一批5G全连接工厂。同时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大众服务。发挥中央企业人才、平台优势,中央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才近200万、研发人员超过100万,各类研发机构5000多个,通过这些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
今年2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中国电科调研时曾强调,要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3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在第二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上表示,国资委将聚焦实业主业,以市场化方式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针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下一步工作,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资委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强数字技术攻关,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周丽莎认为,数字产业相关的专业化整合重组,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围绕工业互联网底层架构、工业软件根技术、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公共算法集、区块链底层技术等领域,推进关键软件技术攻关。
“央企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周丽莎说。
延伸阅读
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竞争力
国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构筑5G、北斗导航系统等一批世界级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一批智能产品;培育智慧能源、智能建造等一批引领性新模式新业态……国企数字化转型涌现丰硕成果、跑出加速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局负责人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国资委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形成了良好局面,取得积极成效。
数字员工“上岗”
十多张表格快速切换,无数串数字在面前跳动……在位于浙江省的三门核电站,“周美翊”正精准执行着一条条指令,制作财务账目报表。
作为中国核电领域的首位人工智能数字员工,自2022年11月9日“上岗”以来,“周美翊”表现出了超群的工作能力。它能轻松胜任12项业务,包括备用金催缴、进项税核验、预算报表等。经评测,“周美翊”工作效率相较传统模式提升840倍。数字人的加入,让一线财务员工充分释放精力,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引入数字员工,是中核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案例。去年底,中核集团建成投用核工业数据中心,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北斗等先进技术,构建“中核云”平台,形成了“数字核工业”的基础和底座。在充分挖掘中国核电三十年从“跟跑”到“领跑”的运行经验上,中核集团还建成中国核电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数字化”,为核电的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转型就是要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围绕数据、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互动创新,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表示,中核集团将持续推动核工业数字化建设,推动中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
像中核集团一样,不少国有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进程,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数字化,着力培育数字新模式新业态。例如填补智能交换芯片、通用图形处理器等一批短板空白,建设南网智瞰、中电互联等一批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
早在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局负责人王晓亮近日介绍,通过政策驱动、组织推动、示范带动、平台联动,国资委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形成了良好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方面,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国有企业加快5G光收发芯片、国产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平台等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相关中央企业加大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加快6G网络架构等前沿技术突破。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中,数字技术成果达150多项。
在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升级方面,国资委聚焦制造、能源、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加速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据统计,2022年中央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3%,中央企业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国资委充分发挥5G等7个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行业龙头作用,通过这7个联合体,汇聚央企60多家,高等院所和民企近200家,深化项目合作300余个,营造良好生态。
在提升数字服务保障能力上,国有企业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238万个,促进5G融合应用,建成了一批5G全连接工厂;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大众服务。数据显示,中央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才近200万、研发人员超过100万,各类研发机构5000多个。创新要素的集聚,有利于人才、平台优势充分发挥。
关乎企业生存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教授杨继东认为,国有企业肩负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拥有充足持续的内外部资源和多层次全流程的核心能力,这些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央企、国企开展数字化转型是内外驱动的共同结果。具体来看,“利用新的生产要素” “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成为推动央企、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外部力量。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应对同业竞争、连接生态企业、抓住时代机会、适应消费新方向等。
在数字经济大潮中,数字化转型已不是企业的“选修课”,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专家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也是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国有企业应增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凝聚共识、多措并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晓亮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强数字技术攻关,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