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1和2022年,党分别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两个重要会议。总书记在两次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讲百年党史的成功经验和党百年长盛不衰的成功经验。百年前,毛主席给出了“人民监督”的答案;百年后,面对第二个历史赶考,习总书记给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
所以,保持党肌体健硕是实现第二个历史赶考的必要条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健全党的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而基层纪检委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力量,发挥基层纪检委员的监督也是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基层纪检委员作用是落实党章规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举措,针对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加强纪检委员队伍建设,提高监督的水平和实效,充分发挥纪检委员作用,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监督全覆盖的现实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层层递减的难题。
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来自基层、熟悉基层、了解基层,部分兼职的纪检委员在本单位中还负责生产经营和技术设计等业务,能够有效弥补专职纪检干部对基层不熟悉、对业务工作不了解的盲区,具有更精准、更快速发现苗头倾向性问题的优势。
课程目标:
1.本课程通过对党历史上的“三对”的讲述,分析党自我革命,保持肌体健硕和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准则》和《条例》的分析解读,使纪检干部知晓哪些是共产党员的道德高度,哪些是行为底线,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实现全面监督;
3.纪检委员发挥“四员”的作用,使教育、监督、惩治实现更好的结合,从而做实基层的监督工作;
4.通过对“四种形态”的分析、解读,使纪检工作人员把监督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工作中运用多种方式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运用嵌入式和下沉式的监督方式,实现监督的全面覆盖,从而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党风、政风。
课程时间:0.5天(6H/天)
课程对象:基层企业、独立法人企业纪检委员
课程方式:理论讲解+视频播放+案例分析
课 程 大 纲
一、学以致用,聚焦监督执纪,发挥教育作用
(一)学《条例》,懂法规,督促党员领导知悉道德标准和行为底线
1.讲解、分析《条例》颁发的背景;
2. 结合实际工作分析解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用《准则》作为道德标准衡量工程党员;
(1)《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2)《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3. 结合案例实际,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警示共产党员和关键少数人员切实遵守行为底线。
案例剖析:抛出典型案例,解读《条例》中条款。
(二)做好《条例》的全面宣贯,确保教育宣贯工作落地有实效
1.深入学习,体现“温度”。做到知晓率100%,切实掌握其精神要义,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守住纪律“底线”。
2.剖析案例,体现“深度”。对关键少数的教育入脑入心;
3.结合实际工作,签订三级“承诺书”,与供应商签订“协议书”,体现“硬度”
4.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体现“精度”(精准化、精细化)
(三)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反腐警钟长鸣不息
1,进一步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督促党员干部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党员干部“崇大德、明公德、严私德”。
2.教育的对象:盯紧“关键少数”管住“大多数”,加强教育的广泛性和教育的覆盖面,形成良好的清正廉洁氛围。
3.教育的方式,结合以往的教育方式,并不断创新,把受教育者本人放在案例中,突出教育的针对性。
4.教育的方法:将传统教育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同时做好指尖上的廉政教育课。
二、综合、精准运用监督“四种形态”抓早抓小,确保监督实效
党章第四十条规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关于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是:
第一种形态,病在腠理,医之以“汤熨”,就是用药物热敷。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种形态,病在肌肤,医之以“针石”,就是排脓放血。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第三种形态,病在肠胃,医之以“火齐”,就是服用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让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
第四种形态,病在骨髓,医之以“猛药”,就是加大药性和用量。让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极少数“害群之马”得到坚决清除,用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发挥震慑功能,防止查不胜查。
“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前者是后者的堤坝,后者是对前者的震慑;前一道堤坝筑的越牢,滑向后者的人数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后一种问题查处的越是及时坚决,就越能形成“不敢腐”的威慑。
1.把第一种、第二种形态用到位,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持续用力、成为常态。
2.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纪检人员从细、从实、从微入手,把监督挺在前面,做好监督工作,确保领导干部、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做到执业合规。把日常工作制度化,确保监督持久化,长监督,确保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三、结合岗位实际,把监督落在实处,从严管理
1.盯紧“关键少数”;
2.盯准“关键岗位”,监督物资采购、外委外协、工程招标等关键环节的特殊岗位人员规范行使权力:
3.管好“大多数”,分析岗位特点,做好全面的监督工作
4.设立监督“探头”,发动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
1)对“微腐败”,拒绝暧昧。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领导干部或者是管理人员的“微腐败”、
2)通过“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督建议书”
3)设立“监督平台”,对日常管理工作中暴露和表现出来的一些事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疏漏等事项,通过内部加强管理,使监督和管理工作增加一双“千里眼”。
5.多种方式监督融入中心工作
1)“下沉式监督”,纪检工作人员深入中心工作,确保工作流程合规操作。
2)“嵌入式监督”基层纪检委员融入中心工作,体现“一岗双责”。
3)“织密监督网”,形成三级监督网,堵塞权力寻租空间。
6.纪检人员发挥“四员”作用,确保发挥监督实效,打通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1)当好宣传员。进行全员的廉洁教育,为支部党员敲警钟、打预防针,树立底线意识;
2)当好监督员。对重大事项决策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当好联络员。及时反馈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4)当好建议员。将监督检查工作中收集、发现的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领导干部或者是管理人员的“微腐败”、工作中暴露、表现出来的一些事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疏漏等事项,通过内部“监督平台”加强管理,使监督和管理工作增加一双“千里眼”。
四、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确保考责尽责
1.建立工作报告制度。上级纪检检查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纪检委员开展工作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情况,以便更好的安排部署工作。
2建立纪检委员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纪检委员的业务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培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
3.将廉洁教育纳入党支部建设。将基层相关人员的教育作为“三会一课”教育的必修课。
4.建立、健全纪检委员考核评价制度。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闭环管理。
5.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对职工群众关心的工作分配、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问题,对群众关注的干部任用等“热点问题”和涉及群众的切实利益等问题和事项做到公开。
结束:总结,党员领导干部要信守行为准则,认真学习两个《条例》,经得住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各种考验,做到不突破“红线”,不向上攀比,不心存侥幸。纪检工作人员通过对两个《条例》的学习,使反腐教育更有依据和抓手,更好融入中心工作,确保中心工作合规操作,堵塞权力寻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