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日益严峻复杂、“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凸显的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中央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和“打虎拍蝇猎狐”的决心,使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十九大之后,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对从严治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六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站在“两个一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百年大党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保持健康肌体尤为重要,所以纪检监察工作对于腐败减少存量、遏制增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基层单位“拍蝇”清扫任务也同样艰巨。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检监察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纪检监察工作知识,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三项核心技能”,完美交付一项“从举报到通报”的高质量工作。
纪检工作人员的核心技能:监督、执纪、问责。
监督是前提。党的各级纪律监察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利情况进行监督。
执纪是核心。对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政策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的行为。
问责是关键。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根据相关法律和党内法规对党政领导干部承担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是最后一道防线。
通过本课程的培训,提升纪检工作人员办案技巧,和纪检工作的整体工作水平,使基层纪检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得到有效提升。
课程对象:企事业单位纪检工作人员
课程天数:2天(6H/天)
课程方式:案例解读、视频分析、语言表述、提问互动
课程收益:
1.掌握执纪审理工作基本流程;
2.掌握纪检办案工作审理文书的制作;
3.提升纪检办案中证据收集能力和谈话技巧;
4.掌握纪检办案中阳光下的讯问技巧;
5.提升纪检工作人员的初核工作整体水平。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严格遵照办案工作流程,完成从信访举报到办结情况通报的完美交付
这个阶段的工作包含:1.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处理的方法与思路;2.问题线索处置和纪律审查工作程序;3.案件审理基本流程和证据要求
一、信访工作处置的基本方法
1.对信访举报件的处理,归口受理
2.纪检机关分类摘要移送
3.承办部门分析研判,提出分办意见(谈话函询、初步核实、暂存待查、予以了结),纪检机关主义负责人批准
4.依据信访件举报的问题,做下一步处理。
二、问题线索处置和审查工作程序
1.问题线索来源:群众举报、财物审核发现、信访件、社会反响、巡视巡察中发现、案件拓展。
2.案件监督集中管理,遵照移送程序
3.移送各环节备查、签名
4.杜绝纪检人员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现象。
三、谈话函询工作流程
1.承办部门拟定方案和工作预案报批(谈话、函询)
2.承办部门实施(写出情况报告和处置意见)
(1)反映不实或没有证据,做了解澄清;
(2)问题轻微、不需要追责,做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
(3)反映问题具体,但否认或说明存在明显问题,做再次谈话函询或初步核实。
四、初步核实工作流程
1.承办部门成立核查组,制定核查方案,采取核查措施;
2.撰写初核情况报告(核查组全员签名);
3.承办部门提出处置建议,形成核查方案,报纪委常委会讨论;
4.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批,下达立案通知书或“监察通知书”(必要时报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
五、立案审查工作流程
1.符合立案条件,由承办部门起草立案审查呈批报告,履行审批程序;
2.立案审查,宣布立案决定,采取审查措施
3.撰写违纪事实材料,与被审查人见面通报
4.形成审查报告,移送司法机关审理;
5.结案,通报处置结果。
完成了从“举报到通报”四个环节12个步骤基本流程的学习,使纪检干部更加清楚案件办理的基本遵循。
第二部分 案件查处实务——做好信访举报件的初步核实工作
这项工作包含:1.案件审查谈话的技巧和方法;2.纪检监察机关笔录制作的要点。
一、证据收集
1.如何查找、控制涉案对象
2.如何进行证据的调取工作
3.如何做好外查工作
4.如何做好搜查工作
5.何进行查账工作
6.会计人员的责任与保护
7.证据调取及程序
二、审讯突破能力
1.在审讯的四个阶段中运用“九步审讯法”
2.如何做好讯问的准备工作
3.主审与副审之间如何配合
4.首次讯问如何切入主题
5.如何寻找讯问突破口
三、提升办案谈话技巧
(一)如何做好基本谈话
1.适用于“第二种形态”的谈话
2.适用于“第三种形态”的谈话
3.关于主动投案的谈话
4.把握主动权的几种谈话方法
5.谈话中常见问题及处置方法
(二)把握谈话技巧
1.谈话中能量的掌控
2.谈话中眼神的把控
3.谈话中树立自我形象
4.问话中语言信息的传递、截获、摄取
5.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问话
6.谈话中克服的消极心理
7.新时期法制规则下的“谈话”策略
(1)树立案件调查中的人权保障理念
(2)资源条件下的“谈话”策略
8.分析问话失败的原因
四、文书笔录制作能力
(一)审查调查文书的制作
1.如何制作初核方案
2.如何制作初核报告
3.如何制作到案经过
4.如何制作审查调查报告
5.如何制作纪检监察建议
(二)审理文书的制作
1.如何制作审理报告
2.如何制作处理意见请示
3.如何制作处分决定文书
4.如何制作起诉意见书
(三)主要笔录的制作
1.如何防止你的笔录被排除
2.如何制作讯问笔录
3.如何制作询问笔录
4.如何制作谈话笔录
5.如何制作审理阅卷笔录
6.如何继续审理谈话
第四部分:综合、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指导案件查处
党章第四十条规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一、认真领悟、运用“四种形态”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关于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是:
1.第一种形态,病在腠理,医之以“汤熨”,就是用药物热敷。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2.第二种形态,病在肌肤,医之以“针石”,就是排脓放血。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3.第三种形态,病在肠胃,医之以“火齐”,就是服用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让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
4.第四种形态,病在骨髓,医之以“猛药”,就是加大药性和用量。让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极少数“害群之马”得到坚决清除,用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发挥震慑功能,防止查不胜查。
“四种形态”环环相扣,前者是后者的堤坝,后者是对前者的震慑;前一道堤坝筑的越牢,滑向后者的人数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后一种问题查处的越是及时坚决,就越能形成“不敢腐”的威慑。
二、执行、运用“四种形态”,确保监督执纪工作准确到位
1.把第一种、第二种形态用到位,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持续用力、成为常态。
2.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纪检人员从细、从实、从微入手,把监督挺在前面,做好监督工作,确保领导干部、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做到执业合规。把日常工作制度化,确保监督持久化,长监督,确保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三、精准有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1.第一种形态的14种指标。
2.第二种形态的21中指标。
3.第三种形态的12种指标。
4.第四种形态的2种指标。
此外,还有7向辅助性指标,包括线索处置件数等3项先导性指标以及主动交代问题人数等4项效果性指标。
四、“四种形态”转化的准确使用
1.“四种形态”转化应注意的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准确使用纪律和法律两把尺子,坚持宽严相济、分类施策的原则,综合考虑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时间节点以及违纪人员的态度、表现等因素。视如下七种情况(对象、违纪、情节、态度、节点、影响、平衡)在具体个案中处理得当。
2.“四种形态”转化的建议
转化的基本原则:
转化的程序设定:
“四种形态”不能孤立割裂地理解运用,要善于运用“四种形态”的相互转化,准确把握纪法、事实两个定量,熟练运用政治思维、纪法思维和全局思维,是确保案件的处理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五部分 做好执纪审理的后半篇文章
1.违反“六大纪律”行为辨析
2.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辨析
3.准确理解与使用“四种形态”
4.开一次反腐倡廉教育大会
第六部分 如何撰写审查调查公文
一、审查调查公文的基本规范
1.字词、句法、语法规范使用
2.撰写审查调查公文的基本技巧
3.线索处置与初核阶段公文的写作要领
4.收尾阶段公文的撰写基本要求
二、线索处置与初核阶段公文撰写要领
1.问题线索办理意见的请示
2.谈话函询情况的报告
3.初步核实的请示
4.初步核实工作方案
5.初步核实情况的报告
纪检工作人员努力打牢“三个功底”,即政治功底、业务功底、文字功底,在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在公文的撰写过程中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成为经得住推敲的调查材料。
总结:通过理论讲述、案例分析、提问互动的方式让学员对纪检监察的执纪审理业务有系统、全面的提升,做好基层的执纪审理工作,清理基层腐败“蚊蝇”,实现“清存量、遏增量”的目的,同时做好纪检监察的后半篇文章,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