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学习方式】案例研讨;教练引导;沙盘演练;成果共创。
【课程分类】管理类。
【培训对象】基层管理。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的案例研讨,深入学习管理逻辑,引发思考并体会管理本质,修正角色认知,建立管理基础;
2.通过管理沙盘演练和富有操作性的工具练习,系统掌握可落地的管理技能;
3.运用教练技术和工作坊形式,引导学员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思考并策划学习后的行动方案。
【课程特点】
课程设计系统,注重实战和课堂效果。通过大量案例讨论、教学互动、沙盘演练、实战练习、成果展示等情景体验和参与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体验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学时】2×6=12学时(2天)
二、课程大纲
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 基层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 | ||
学员对象 | 基层管理者 | |||
课程目标 | 1.清晰班组长的身份定位以及在此角色下职责知识 | |||
2.通过小组讨论、沙盘演练、教学互动等形式,让学员用不同方式体验并掌握各项管理技能 | ||||
3.提出工作难点,并制定改善行动方案 | ||||
课程时长 | 12小时,每小时休息10分钟,上下午最后不休息 | |||
课程大纲 | ||||
一级大纲 | 二级大纲 | 培训方式和目的 | 时长 | |
课程引导 | 开场三问 | 互动了解学习方向 | 60分钟 | |
问题思考 | 提出话题,激发个人改变的动力 | |||
班组管理效果测试 | 评价现状、寻找差距激发学习欲望 | |||
班组长素质模型 | 解析班组长素质模型内容 | |||
班长获得能力的途径 | 互动提问引起思考得出结论 | |||
管理基础 | 案例研讨 | 通过案例讨论理解管理的意义 | 60分钟 | |
管理的定义 | 互动、练习管理目的、目标、方法 | |||
管理目标 | 提问、互动得出班组长管理哲学 | |||
科学管理方法 | 互动体验科学管理方法 | |||
管理哲学 | 站在上司立场开展工作 | 游戏体验、互动练习换位思考 | 120 | |
你的是工资谁发的 | 研讨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 | |||
做有意义的工作 | 案例研讨、互动体验有意义的工作 | |||
保证整个工序的质量 | 小组研讨,互动理解工序质量 | |||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 案例研讨、小组讨论强化问题意识 | |||
用生产来降低成本 | 游戏体验成本概念,理解产品成本 | |||
你愿意做哪种干部 | 案例研讨理解正确的干部行为 | |||
班组长角色认知和职责 | 案例研讨 | 思考角色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 120分钟 | |
角色与行为的心理逻辑 | 解析、研讨NLP六个思维层次 | |||
班组长在组织中的角色 | 讨论学习不同角色下的任务 | |||
游戏体验角色任务 | 沙盘游戏体验巩固不同角色下的任务 | |||
班组长本职工作 | 分组讨论分享本职工作内容认知 | |||
合格下级认知测验 | 一起回答合格下级认知填空题 | |||
基本管理流程 | 管理流程模型 | 解析、沙盘体验管理流程 | 180分钟 | |
目标设定原则和方法 | 分组讨论和分享对目标管理内容认知 | |||
计划原则和制订的方法 | 解析原则、实操练习计划制订方法 | |||
组织原则与工作安排 | 解析原则,练习掌握工作安排话术 | |||
工作指导和训练 | 研讨、互动、练习工作训练方法 | |||
发现问题和工作改善 | 游戏互动、工作坊练习问题解决方法 | |||
沟通与协调 | 案例研讨、角色扮演沟通协调方法 | |||
班组日常管理 | 开好班前会 | 视频学习召开班前会,并用工具练习 | 150分钟
| |
班前准备工作 | 研讨并发布问题及对策 | |||
班中工作内容 | 分组讨论和练习班中工作内容 | |||
下班前工作内容 | 练习工作总结 | |||
交接班内容 | 研讨问题及对策,练习交接班工具 | |||
课程结束 | 学习收获分享 | ORID分享法 | 30分钟 | |
课程回顾与总结 | AAR复盘法 | |||
优秀小组和学员颁奖 | 颁奖合影 |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课程设计思想,课程每个知识点都按照“勾-讲-练-化”这样的路径来进行授课,以实现学则会,会则用。逻辑图如下
1.“勾”的教学方法。有用答题的方法,出题让学员来回答,回答不上来或者不全就会吸引大家学习动力,简单易用;还有卡片法,游戏法等。
2.“讲”的教学方法。①视频案例分析法;②小组研讨法(鱼缸法);③漫游讨论法(画廊走动法,只换两个小组即可);④里克特5级量表法。⑤亮底牌要“一清、二精、三活。”亮底牌。教学内容=信息+细节刻画或者形成知识模型。
3.“练”的教学方法。知识类有有奖竞赛法(选择题、填空题),还原场景;图片制作法,比如火眼金睛找对错;情景分享法;角色扮演法。技能类有实操练习动作技能;案例分析练习智慧技能;演练法;工作成果输出法等。
4.“化”的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分享体会和收获。用趣味游戏方式,两人一组分享收获;按摩法;极限挑战(如金鸡独立)法;小组分享可以击鼓传花法;交换卡片法;纸飞机法。
(一)课程效果评价
培训评价主要实行反应评估和学习评估两个层次。反应评估由课堂提问以及学员在每门课程结束后填写调查表来完成。学习效果评估由学习成果呈现和笔试结合。
(二)场地和材料
(1) 场地大小要求,六个小组左右,每组7人左右,每组人员座位U型排列,6个组全场U型布局,面积不小于100平方(人员多时可以增加小组);
(2) 学员桌牌,每人一个;
(3) 教师用品:两个话筒、一个投影仪、一台电脑、一支翻页笔(老师自带)、一张大白板、每组至少三种颜色白板笔各一支、对开大白纸每组5张;
(4) 学员用品:A4书写纸每人5张、记录笔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