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要
1. 上半年国资央企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运营质量持续提升;
2. 下半年国资央企经济工作要咬定实现“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不动摇,加快打造高端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3. 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扭亏治亏力度,持续提升经营创现能力;
4. 切实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继续把债务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
5. 加快推进重大任务攻关,立足国家所需、产业链供应链所困、产业所趋,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重大前沿颠覆性技术为主;
6. 加快打造卓越高科技人才队伍,国资委将坚持出资人政策“应给尽给、能给尽给”,支持企业打造科技创新政策“特区”;
7. 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8. 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
9. 要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
10.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咬定实现“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两端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7月13日至14日,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下半年中央企业工作重点任务明确。
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深入推进专项行动落地实施,相关工作方案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提升产业维度监管能力,研究形成资源整合、主业培育、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考核评价、责任豁免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筹划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拿出实干有效的国资央企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国务院国资委层面,目前已经成立了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工作方案。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明确,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完善体制机制四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时至年中,国资委密集发声,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框架愈发清晰。
国资央企扎实推进提质增效
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国资央企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运营质量持续提升,主要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
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咬定实现“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的目标不动摇,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打造高端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引领带动行业发展,增强市场信心。
今年年初,国资委提出了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据国资委研究中心撰文介绍,“一利五率”目标中,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不断提升资本回报质量和经营业绩“含金量”。此次会议上,国资委也再次强调,要持续提升经营创现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央企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会议指出,下半年还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此外,切实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继续把债务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司库体系建设,坚决守住依法合规经营底线。
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当前,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此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具体来看,要加快推进重大任务攻关,立足国家所需、产业链供应链所困、产业所趋,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重大前沿颠覆性技术为主,优化攻关布局,加强基础研究。
同时,加快提高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效率,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新技术、新赛道、新平台、新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
会议还强调,加快打造卓越高科技人才队伍,国务院国资委将坚持出资人政策“应给尽给、能给尽给”,支持企业打造科技创新政策“特区”,各企业要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技人才在攻关高精尖技术中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据媒体报道,围绕新技术、新赛道、新平台、新机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国资委将继续遴选一批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两大国企改革专项行动——“科改行动”“双百行动”进一步扩围深化,“科改企业”“双百企业”总数分别扩充至672户、580户。同时,国资委还组织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同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入选名单的企业超过200家。
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会议也指出,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近期,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多部门密集释放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号。
此次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抓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超过七成的资产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能源资源等传统领域。这些领域是中央企业的优势所在、根基所在。
会议强调,要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方案落地,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积极推动企业党的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立足所需 合作谋创新
创新离不开制度支持。近期,国资委又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资委提出,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研发投入,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另一方面,要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改进考核评价机制。
在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看来,强化科技创新,需要持续加大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推动市场化机制各项举措走深走实。
记者通过多方证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将启动。近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用“四个新”来概括现代新国企的特点。他表示,要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在谈到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期待时,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家生表示,期待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决策程序和效率。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志强表示,期望新一轮国企改革在进一步搞活机制,激发活力上,对于科技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方面有更大的突破、更多的探索。
(国企培、国企联培、国企培训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