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国资要闻

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将近期落地!或有一批实质性改革举措,你准备好了吗?(国企培、国企联培、国企培训网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19 admin

近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启动的消息备受关注。业内人士指出,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将在近期落地。一些央企和地方国资委已在下“先手棋”,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相关政策措施值得期待。


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将在近期落地


近日,国资委公布了2022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企业名单,共计68家企业入选。经历三年持续改革,在这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后一年入选,相关企业欢呼雀跃。据了解,这是根据《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和《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指标表(2022版)》考核而来,涉及多项指标和任务。


2023年,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开局之年,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已经多次表示,正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随着2022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结果的公布,多家央企在庆祝自己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自我加压”,公布企业在2023年的计划与打算,同时也透露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中国铁建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集团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发力,确保高质量收官,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2023年,中国铁建将紧紧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总体目标,进一步科学统筹好规模与质量、投入与产出、整体与局部、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持续深化改革,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加快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建设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


中国华能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在即,中国华能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全面谋划制定具体方案,持续深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管理体制机制,在争创世界一流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将在近期落地。”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2020-2022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了国企改革做深做实,全国上下一致关注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就公开表示,将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近半年的酝酿、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很可能在近日将正式拉开帷幕。


部分企业与地方或已经迈入“新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资委并未正式公布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但不少央企或者地方国资委早已在“跃跃欲试”或“先试先行”。


“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抓住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机遇,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近日到华能在陕企业调研时如是说。


国家电网表示,新征程上,公司将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坚持以“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动能作贡献。


在近日举行的深化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辽宁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孟华强会中表示,辽宁省政府全面谋划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研究制定全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实施意见,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为重点,在更高站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提升。


据了解,早在今年年初,沈阳市就积极谋划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全面推开三项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和大国资监管“两大体系”。沈阳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还与10名市属企业负责人签订2023年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


对于部分企业和地方早早地开始下“先手棋”,周丽莎认为,中央顶层设计布局的同时,央企和地方国资委先行先试。既能加强总体设计、系统部署,又能推动地方和企业结合实际充分探索,激发各地方和广大国有企业的改革热情。


“从改革的安排看,存在基层先试的可能性。这既可能是基层企业自发在现行做改革探索,也有可能是国资委授意基层企业先行探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说,作为先行探索的企业来说,可以为其带来先发优势,率先分享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先行帮助企业建立起机制与制度优势,帮助企业先行提升发展活力,改善发展效率效益。


瞄准两大“核心”点

或有一批实质性改革举措


从既有的公开资料显示,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全面完成,各项改革目标符合预期。时至今日,国企改革步入新阶段。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国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呢?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有企业需要解决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大,一些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此外,当前国有企业还有创新能力、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刘兴国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旨在围绕两大“核心”深化,应该会在上述方面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举措,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市场适应性。


周丽莎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应该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可能在以下四方面值得期待。一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持续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支撑国家算力的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创新发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创新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手段,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建立更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让广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充分释放。


三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分层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强化外部董事规范管理和履职支撑,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


四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改革。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分类明确并优化员工市场化退出的标准和渠道,探索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推动中长期激励政策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特别是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更多灵活的激励方式,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研究报告指出,面向未来,国资国企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

和电力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


7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出席会议并结合分管工作作了发言。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就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和电力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等作出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国资央企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入领会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


会议强调,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把准方向,按照党中央最新部署要求,以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服务保障国家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电力安全、科技安全等提供强有力支撑。要主动作为,以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聚焦战略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助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通。要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延伸阅读

以系统观念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创新

作者:綦好东(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国有资本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扎实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科学方法、指明了行动方向。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进入新时代以来,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尤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圆满收官,为国资国企改革迈向新的征程奠定良好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寓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中,为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一项具有牵引作用的关键性改革任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发展阶段,要更加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学习好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创新,更好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加强前瞻性思考,把握深化

国资国企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系统观念加强对改革机遇与挑战的科学分析和前瞻性思考,充分利用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市场化改革方向、产业转型以及绿色发展契机,再创改革佳绩。

  

一是更好顺应市场化改革方向,抓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新机遇,在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用好用活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与数据等要素,利用产权、股权、证券等各类市场完善资产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和配置。

  

二是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系统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多元化联通和多方式联结的链式结构是现代产业的主要特征。国资国企改革应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统筹,强化改革举措与企业产业链优化重构的紧密衔接,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强化资本实力,促进企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快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通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新兴产业布局,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重构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对国家或地区产业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使国有企业在一些重要产业链中充当好链主角色,发挥好带动作用,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发展定位、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国家或地区产业链体系。

  

三是将绿色发展寓于国资国企改革总体要求之中。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系统推进绿色生产、绿色能源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与节能减排目标相协同的国企与民企合作新模式,优化国有资本绿色低碳布局、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释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功能作用。

  

加强全局性谋划,持续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根植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系统,又是宏观经济体制的一个子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其成败得失既影响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也影响国有经济的功能发挥,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框架结构。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产权制度等宏观视域全面理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要义和战略作用。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必须继续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法论,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从全局谋划好政策体系与行动方案,统筹好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路径依赖与难点突破的关系,选好突破口,瞄准关键点,紧抓主要矛盾,增强改革质量,提升改革实效。在路径选择上,把握好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关键环节,统筹好改革与企业成长、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更加重实质、讲实效、利长远。在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上,鼓励从“政策调整”向“制度创新”转化,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抓手,探索建立既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又能充分体现国企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好激励企业探索改革创新举措与规范操作程序的关系,既要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监督监察,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又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基层创造性开展有益的实践创新。

  

加强整体性推进,处理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目标与过程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监管主体、实施主体、服务主体等关键主体的层次性和协调性;处理好国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国资监管体制转型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统筹布局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其改革推进方式,确立总目标、找到总抓手。

  

从表面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微观上是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宏观上是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从改革的目的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仅要实现基本经济制度视域下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更应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在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应紧紧围绕“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分层分类推进。当前,中央与地方的国资国企改革均已探索积累诸多有益经验。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逻辑,客观认识各类资本特性,尊重资本运行规律和公司治理基本法则,更好把改革成功经验转化为创新实践能力。

(国企培、国企联培、国企培训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