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执行经济法律法规、党或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或决策部署,促进企业经营发展方面
1.国有企业未严格贯彻执行公司法、国有资产法等经济法律法规
2.国有企业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不符合上级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
3.国有企业未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财税、金融、土地管理、食品安全、市场供应与物价、支农惠农等宏观调控政策
4.国有企业片面强调企业或局部利益,拖延、推诿、变通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5.国有企业未严格贯彻执行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调整振兴、兼并重组、“走出去”战略等政策
6.国有企业配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配套制度措施或项目安排,不符合调整经济结构或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要求
7.国有企业执行结构调整或产业布局政策未兼顾长短期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及自身经济效益与经济社会整体效益
8.国有企业未做到统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有企业新增重大投资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9.国有企业新增重大投资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0.国有企业存在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盲目扩张新产能以及重复建设问题
11.国有企业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违规
12.国有企业节能环保工作未开展
13.国有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缓慢
14.国有企业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低
15.国有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创新及应用效果差
16.国有企业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或管理违规
17.国有企业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产品
18.国有企业单位能耗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未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19.国有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未发挥预期效益
20.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或市场开拓战略未有效实施
21.国有企业技术研发落后、资金投入及其管理违规
22.国有企业及其所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23.国有企业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中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24.国有企业未掌握或控制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关键设备或人才
25.国有企业的盈利结构不合理
26.国有企业主业不突出
27.国有企业主业利润占企业利润比重低
28.国有企业非主业或房地产、资本运作等高风险业务利润占企业利润比重过高
29.国有企业利润主要来自周期性强、市场波动大或者过剩、落后产能的业务贡献
30.国有企业盈利难以持续稳定增长
31.国有企业盲目扩大一般经营性领域生产规模、资产闲置浪费
32.国有企业存在经济担保、待决诉讼、应收票据贴现等经济纠纷
33.国有企业核心技术引进不成功、国家重要能源资产被境外企业收购、国内市场被境外企业占领
34.国有企业所处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规模较小
35.国有企业涉及的海洋石油、军品生产、军备保障、重要矿产资源、电子信息,以及境外投资或境外国有资产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6.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或有关政策措施等,与本企业实际不相符合
37.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或有关政策措施等,超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
38.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或有关政策措施等,未执行或预期目标未实现
39.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
40.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低
41.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存在安全隐患
42.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低
43.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44.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高
45.国有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安全、维持市场稳定、社会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未履行
46.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目标责任未完成
47.国有企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未完成
48.国有企业经营目标责任未完成
49.国有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未完成
50.国有企业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未整改
重大经济决策方面
51. 国有企业未制定或未及时修订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
52. 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中未明确需要民主研究、集体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的种类、范围或标准
53. 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中未明确决策程序、决策权限、相应的监督检査或责任追究等保障制度
54. 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存在决策管理制度缺失
55. 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未有效执行
56. 国有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
57. 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