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地方要闻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山东将采取哪些措施?

发布时间:2023-11-09 admin

“数说山东看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昨日召开,邀请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及省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和前三季度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介绍了两方面情况。



山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情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特别是上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促进山东国有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评估中,山东位列A级、走在前列。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全国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会议部署,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乘势而上实施深化提升行动。省委深改委将其纳入牵引性改革事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主要有四方面特点:


一是改革方向更加清晰明确。要做到“三个坚定不移”、取得“三个明显成效”:坚定不移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作为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把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重大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实现国有企业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改革指向更加精准聚焦。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国企的新要求新定位,把做强做优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功能性、结构性改革,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改革所提目标要求,聚焦发挥国企三大作用,具体明确、切实可行。比如,到2025年,省属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5%以上,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要达到18%,在能源资源、粮食供应、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资产总额占比提高2个左右百分点。


三是改革导向更加务实鲜明。坚持问题导向,从具体问题抓起,认真梳理省属企业在发展质效、资本布局等9个方面17项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以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创新平台为载体的改革举措。比如,实施推行“国有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十大行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等“十大机制”,建设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等“八大平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操作性。


四是改革靶向更加系统集成。比如,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推出了“规模以上省属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境外科技孵化中心,完善省属企业技术供需对接机制,建设一批国资科创基地等”等创新举措,形成了从平台搭建到成果转化的整套制度体系。比如,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效方面,既对加强企业管理作出部署,强调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力争7家企业进入世界一流企业国家培育库,打造20家行业一流企业、150家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强化国有资本监督协同,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监督力量有效贯通。比如,打造一流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方面,提出建立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梯度培养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


省属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省属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统筹抓好提质效、抓创新、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严监管、强党建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29户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451.3亿元、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775.7亿元、568.5亿元、166.6亿元,分别增长12.6%、20.7%、105.2%,总体呈现“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净利润增速高于利润总额增速、利润总额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三个高于”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前三季度,在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山东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居第2位,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净利润居第3位,资产总额居第4位,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如不含直辖市,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均居第1位,利润总额、净利润均居第2位。


二是经营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一利五率”是衡量企业发展质效的重要指标。前三季度,省属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5.2%、1.8%,分别增长0.5、0.2个百分点;营业现金比率5.3%,连续3个月实现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53.5万元/人,增长1.9万元/人;资产负债率68.9%,较去年同期持平,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拉动效应加速显现。前三季度,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292.6亿元、增长8.4%,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中国重汽(000951)新能源重卡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济南机场二期、青岛港(601298)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承办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促成现场签约项目63个、合同金额1897亿元。设立香港、上海、深圳“双招双引”驿站,举办山东国资国企港澳合作交流会,签约项目24个、合同金额104亿元。举办9场“央企省企地市行”等活动,签约项目105个、合同金额1670亿元。


四是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累计研发投入312亿元、增长20%,29户省属企业中25户实现增长、8户增幅超过50%,山东重工研发投入达到92亿元,浪潮集团研发投入增加22亿元、增长61%;省属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303亿元、增长22.8%,山东重工、华鲁集团、山钢集团新产品产值均超百亿元。


五是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1-9月份,省属企业劳动生产总值2905.9亿元、增长4.5%,上缴税费852.5亿元、增长4%,职工人数69万人、增长1.8%,其中大部分新增职工为高校毕业生,有力促进了稳就业。省属企业坚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积极贡献。


答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国有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请问,在这方面山东将采取哪些措施?


满慎刚: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牢记总书记赋予国企的新要求新定位,充分发挥“三大作用”,大力推进功能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勇当主力军、排头兵。


一、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勇当排头兵。这轮国企改革,把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促进产学研有效贯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推动国企成为更加可靠的战略科技力量。一是突出抓好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高质量开展国有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鼓励支持重点骨干国有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各类高层次研发平台。二是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通过股权合作、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一批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中试验证平台。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一企一策”推进考核,切实把考核指挥棒转到引导企业强化内在价值、长期价值导向上。


二、在提升产业控制能力上勇当排头兵。将坚守实体经济根基,进一步明确主责主业、加快战略重组,提升产业控制能力。一是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认真梳理主责和现有产业,确保一个企业最多3-4项主业。稳妥推进主业相同、业务相近省属企业间战略性重组,以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二是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布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逐年提升。三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数字化企业和产业园区。四是促进全省各层级国有资本协同发展,组织开展“央企省企地市行”等各类活动,引导驻鲁央企、省属企业围绕资金融通、产业布局、科技攻关、人才交流等领域与市县国有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三、在维护发展安全上勇当排头兵。坚决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不断强化重点领域布局。一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牵头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元器件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二是通过资本投入、转型升级、收购兼并等方式,引导国有资本加大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布局力度。三是强化国有企业对重要能源资源的托底作用,推动相关企业加强煤炭、黄金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勘探和增储上产。推动农粮类企业完善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加工布局,加快相关项目建设,保持粮食储备领域的主导地位。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年来省属企业社会贡献度持续提升,请问,在引导省属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省国资委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满慎刚:

对于省属企业而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就是最大的责任和担当。近年来,省国资委始终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省属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鼓励和引导省属企业在加快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始终自觉担当、积极履责,在全社会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一是持续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7月份,连续第2年举办省属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活动,连续第4次发布省属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省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今年连续第4年联合大众日报等单位举办“山东社会责任企业”暨“山东社会责任企业家”推选活动,倡树鲜明社会导向。


二是倾力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山东高速(600350)、山东机场、山东重工、山东铁投、山东港口等企业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前三季度完成总投资额1588亿元;在乡村振兴领域,认真落实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会要求,召开调研观摩座谈会,推动省属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发力、全面提速。2022年以来,省属企业投资乡村振兴项目246个,投资总额123亿元,涉及现代农业、土地整理、文旅康养等领域,逐步形成乡村振兴全链条、全要素的参与态势。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1-9月份,省属企业累计完成战略新兴产业投资609.7亿元,有力带动山东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


三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福祉。指导省属企业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保民生、稳就业。比如,2017至2022年,省属企业累计对外捐赠(含扶贫支出)达到11.46亿元。省属企业全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累计减免房租14.29亿元。比如,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今年截至8月底,全省国资国企共计吸引2.6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圆满完成2023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指导省属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重点在民生供应、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方面当先锋、做表率,努力打造山东“责任国企”的良好形象。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否介绍一下山东省属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满慎刚:

从通报的数据看,省属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提质增效。从量上看,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从质上看,“一利五率”各指标均稳中向好,充分反映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下面重点介绍几户省属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山东能源

1-9月份,山东能源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717亿元、利润总额28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1.07%,实现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前三季度山东能源煤炭板块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稳中有升,2023年共签订中长期炼焦煤合同3862万吨、电煤合同7780万吨,合同签约率100%;炼焦煤合同兑现率79.2%;电煤供应4168.8万吨,合同兑现率100.5%,提升0.3个百分点。


(二)山东重工

1-9月份,山东重工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387.9亿元,利润总额15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1%、125.4%,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重卡、推土机、拖拉机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位。


(三)山东高速

1-9月份,山东高速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864.9亿元,利润总额13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6.7%,实现归母净利润44亿元。省内所辖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车流量7.1亿车次,累计同比增长29.9%,其中客车增长42.7%,货车下降2.4%。进入三季度以后,货车车流量有明显回升态势,9月份当月货车车流量已经开始正向增长。


(四)山东港口

1-9月份,山东港口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230亿元,利润总额7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6%、12.5%,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1亿吨,同比增长7.3%,完成集装箱308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2%。今年以来,新增航线25条,其中外贸航线22条。新增内陆港5个、海铁联运班列5条,内陆港总数达到37个、班列87条,海铁联运箱量完成242万标箱,同比增长20.8%。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指导省属企业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努力推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