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议中也多处提到了与国资央企紧密相关的内容,引发热烈反响,同时也预示着国资央企的投资重点或将发生新的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国资央企发展指明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内容将成为未来国资央企投资重点。而在“先立后破”原则指引下的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也将为国资央企带来产业变革和投资新动向。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迅速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与此同时,一些中央企业也有所“行动”。如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工作,并表示集团公司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大判断、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要求上来。全力冲刺今年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明年发展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于国资央企的鲜明内容并不多,但相关内容却又无处不在。如会议提出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就需要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国资央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国资央企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企业力量。而国资央企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国资央企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不断为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这需要国资央企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做好投资引领,既要加大投资力度,更要优化投资结构。同时还要做好创新示范,保持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如通过并购重组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
未来国资央企投资重点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重点工作成为了国资央企和业内专家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特别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上述扩大会议上表示,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秉持长期主义,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事实上,国务院国资委在此前的多次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未来产业是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科技创新、战略安全、产业控制,是新时期国有企业的三大核心功能。无论是从创新角度,还是从战略安全与产业控制角度,都要求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取得产业发展引领力。”刘兴国说,同时,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就需要国资央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力度,要加快推动创新突破,实施转型升级,更好满足新型消费需求。
“国有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就需要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无疑,这些将成为未来国资央企投资发展的重点。”周丽莎如是说。
“先立后破”或将贯穿
新一轮国企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最鲜明地提到国资央企相关的内容应该是,“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先立后破”是贯穿明年经济工作始终的原则,国资国企改革也不例外。
今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先立后破”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先立后破是保持平稳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一切变革工作的根本要求。破是在现有基础上的破,不是无中生有的破。要先在现有基础上探索出破的方向,取得成功突破的经验,然后再实施突破。这一原则无疑也适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刘兴国如是说。
周丽莎认为,从创新发展方面,“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从国民共进方面,“立”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破”除行业壁垒,打破垄断,激发市场活力。从产业布局方面,“立”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从绿色发展方面,“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破”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发展。
刘兴国认为,新一轮的深化改革,预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功能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战略安全、产业控制上的核心功能,推动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发展上做出更大贡献。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改善国有企业效率,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国有企业打造成国家竞争的中坚力量。三是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并购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进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将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国资国企2023年工作,深入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相关的内容也值得期待。
延伸阅读
多位经济学家把脉明年 政策发力仍有空间
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新定位,并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2024年宏观政策将如何加力?经济运行又有何新期待?多位经济学家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分享看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这都体现了2024年宏观政策会适度加大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王一鸣表示,加力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条件的。财政政策重要的是怎样提质增效。具体来看,最重要的是要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包括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在他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释放了重要信号,对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减缓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认为,基建投资仍然是刺激投资需求的重要发力点,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效率,要更好地化解地方债风险。此外,财政政策推动消费需求方面也有发力空间。
从货币政策看,当前国内物价运行处于较低水平、美联储加息步伐暂停等都为货币政策适度加力提供了空间。王一鸣表示,明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是要保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做增量的时候怎样把存量的贷款盘活,这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至关重要。结构方面,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都需要结构性工具发挥作用。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表示,立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消费要把“进”作为主要方向,在促创新、提质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积极进取。她认为,扩大消费的着力点在于要实现四个结合:一是要把促进消费与消费升级转型的新趋势结合起来;二是要在传统领域把稳定大宗消费与提质升级相结合;三是要把扩大消费与扩大投资相结合,这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扩大内需的核心要求;四是要持续深化改革,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等。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表现,王一鸣表示,乐观地看,中国经济明年有条件实现5%的增长率。“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着力点。当前形势下,增强经济活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如何激发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化解防范风险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对于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缓解房企压力有重要作用。
CMF发布的最新预测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8%上调到5.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CMF主要成员刘晓光表示,团队预期,2024年新一轮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空间,投资规模和带动作用会明显增强,消费回暖发挥基础性作用。他强调,2024年经济最大的增长空间在于如何激发社会资金运转用于消费或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