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国有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经过10年改革,国资国企许多领域发生全局性、转折性、根本性重大变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把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十大后国企改革是如何趋势呢?请走进高思禄老师的《二十大报告与未来国企改革新趋势》,共同探索二十大后的国企改革走向。
课程对象
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高管、分管人力资源副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以及人力资源部(人事部)、综合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的绩效/薪酬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劳动关系主管、工会干部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员。
课时数量 1天 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二十大关于国企改革的内容解读
一、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1、“持续深化”是主题词,它为二十大之后的国资国企改革定调。
2、三年行动提出的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走深走实。
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1、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就是使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2、“现代”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
4、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三、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1、继续强调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2、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搞混改,也包括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
3、专业化重组将成为央企并购的主流模式。
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五、近年来,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强调发挥国有企业“大国重器”作用。
1、“国有资本”是放在“国有企业”之前的,这就是“管资本”改革模式的体现,强调国有资本的流动与配置,而不是要求每一家国有企业都做大做强。
2、“僵尸企业”是要出清的。
3、“做强做优”放在“做大”之前,不是要片面做大国有企业的规模,要防止“大而不强”。
六、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1、报告专门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
2、主要体现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方面、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方面
3、建立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 弘扬企业家精神改革今后会有新突破。
七、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第二部分 二十大关于以往国企改革的提法的内容比较
1、加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一句,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到前面,而且把“国资”放在“国企”前面。
2、删去“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
制”一句。
3、删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段,删去后面的“战略性
重组”
5、在国企改革中没有再写“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6、一处重大变化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变成“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上“和国有企业”。
7、在“做强做优做大”后面加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前面有意加上“核心”两个字。
8、增加“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9、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出人意料地把“弘扬企业家精神”放在国资国企改革内容中,地位极为突出。
10、原来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现在删除“具有全球竞争力”,而“培育”改为“加快建设”。
第三部分 二十大关于国企改革的三个突破点:
1、混改:混改将成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突破口
2、两类公司改革:将成为国资改革的突破口
3、中长期激励:人才激励会成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第四部分 二十大后国企改革的走向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2、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内在关联逻辑主线
3、增强国内大循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4、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完善科技创新,集聚力量进行原创科技攻关
6、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7、绿色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8、领导人员队伍建设
第五部分 二十大报告标志国企改革有八大新趋势
一、在改革口径上,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1、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到前面,而且把“国资”改革放在前面。
2、没有再写“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表明已经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在改革理论上,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统一平衡。
1、国有资本是物的形态,而国有企业是人和组织的形态。
2、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国特色得到强化,国企不光是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政治组织。
3、消除单纯资本观念,使得党的领导优势、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工人阶级主体地位优势的发挥,得到保证
4、在使得理论上收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三、在改革活力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显得理紧迫更突出
2、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就是使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3、“现代”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
制衡的治理机制。
5、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把改革思路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
6、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制度创新思维的根本途径。
四、在改革途径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成为重要任务。
1、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
2、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结构调整,支持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3、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包括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搞混改,也包括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还会继续进行。
五、在改革目标上,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衡量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做大的标准。
1、过去通常讲竞争力,现在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界定,不宜将一些标准制定的过度僵化,更不能因企业而设置标准。
2、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特征是在全球竞争中具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短期内其他企业难以模仿也难以超越的独特竞争优势。
3、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结果性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4、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方面,一定要防止为了业绩需要或者企业为了宣传需要,在量化指标方面以易衡量的、短期内易见到明显提升的指标数据
5、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高水平的人力资本、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不竭的创新动力、突出的管理能力、稳固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有魅力的顾客服务与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
六、在改革短板上,弘扬企业家精神,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弱项得到强化。
1、从进一步激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出发,完善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
2、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是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3、要深刻思考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该如何落实责任、提升能力、担当进取,发挥自身才干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4、不负党的重托,不负员工信任,不负市场期待,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真正有贡献有价值的企业家。
七、在改革阶段上,世界一流企业由“培育”转入“加快建设”阶段。
1、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在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背景下,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措施
2、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产业影响力突出的企业群体,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具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
3、现在已经不是十九大提出的培育阶段,面是进入加快建设阶段。
4、二十大后,将快速在行动上展开,得到具体实施。
八、在改革领导与保障上,国有企业、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继续加强。
1、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 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2、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有些是抓重点内容,有些是强弱项内容。这是属于国企改革的领导与保障问题。
第五部分 从二十大报告中看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新使命与弱项的弥补
1、第一度空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在“体制”与“制度”的产物。
2、第二度空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3、第三度空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个背景
4、国资国企改革这一段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
5、敢冒风险、敢于创新的主体的积极性、信心激发出来
6、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7、给企业家创业的“护身符”;构建容错试错机制,增强企业家勇敢斗争的安全感。
课程回顾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