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国资要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相关情况

发布时间:2018-12-25 admin


12月2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徐善长、副司长万劲松,商务部条法司副巡视员叶军出席发布会,介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有关情况,并就负面清单事项的合法性、推动清单落地实施、处理好地区差异化、临时性准入管理措施、第三方评估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5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7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一项创新性的制度改革,世界上没有特别成熟的样板可借鉴。我们制定清单工作中主要有哪些考虑?依据了哪些原则?


徐善长: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国际上确实没有可以参照的先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对建立这项制度作出了部署,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5号),对如何建立和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出了细化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确立了这项改革的原则。


一是法治原则。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对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设定的市场准入类管理措施,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全面评估后,制订形成清单。对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做规定的管理措施,原则上不列入清单。个别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的,对这些事项进行了严格审慎的评估,确属必要暂时列入清单的管理措施,以加★形式将这些措施在清单中标明,同时要求尽快完善立法程序。


二是安全原则。制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各领域安全的制度体系。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国家安全的有关行业、领域、业务等依法采取相应的禁止进入或许可准入的管理措施。


三是渐进原则。制定和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立足当前国情,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制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4省(市)开展试点。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15省(市)。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修订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2018年版)》。


四是必要原则。在制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过程中,坚持必要原则,确保列入清单的事项尽量简化、确属必要。针对非投资经营活动的管理措施、准入后管理措施、备案类注册类登记类管理措施、职业资格类管理措施、只针对境外市场主体的管理措施以及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理区域、空间的管理措施等不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五是公开原则。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制定和调整过程坚持公开原则,将清单的制订和调整过程向社会公开,在市场准入领域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安排,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制定和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事项、依据和结果都向社会公开。同时探索逐步引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清单制订和调整的机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在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的时候如何保证列入清单的事项都是合法有效的?


万劲松:


为确保清单所列事项科学合理、合法有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以下简称《清单(试点版)》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评估。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制定和修订遵循定位准确、合法有效、统一规范原则。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事项,其设立依据应符合《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不得与上位法存在冲突;不少管理措施因有关法律法规修订、"放管服"改革中取消、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等原因从清单中删除。还有一些地方、部门提出的增列意见因为法律效力层级不足未被采纳。


在具体操作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多轮征求机构改革后57个相关部门和31个省(区、市)对《清单(试点版)》的修订意见473条。在此基础上,成立法律专家小组,对《清单(试点版)》事项和各部门各地方修订意见进行逐条梳理评估,完成80多万字的评估报告,修订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这些工作使清单《(2018年版)》有很好的法律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后,如何强化制度的落地实施,如何实现对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的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如何真正意义上推动我们强调的"非禁即入"的普遍落实?


徐善长:


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同所有制主体在市场准入、资质许可等方面的待遇应该完全公平。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给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创新创业活力。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适用于境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的一致性管理措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后,我国对市场准入的审批将实行"清单化"管理。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清单之外针对市场准入环节的审批事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准入条件,不得采取额外的准入管制措施。对于清单内的管理措施,要进一步明确审批条件和流程,对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减少自由裁量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投资经营等方面,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央视财经记者:


这张负面清单比试点减少177项,但是我发现这张清单目前还有83页,请问徐司长,下一步对于放宽市场准入咱们还有怎样的考虑?会不会进一步缩减这张单子?


叶军:


目前,列入《清单(2018年版)》的措施,都是现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市场准入环节管理措施。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力度很大,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列入《清单2018年版》的事项已经比《清单(试点版)》有所减少,市场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但是,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环节管理措施确实依然较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余地仍然很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空间依然很大。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下一步,要在《清单(2018年版)》的基础上,以放宽服务业准入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抓紧清理修改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准入规定,推动各领域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不断缩减清单事项,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


徐善长:


我补充一句,现在"放管服"改革力度很大,所以根据放管服改革的内容,我们要对负面清单实时调整,"放管服"改革取消的审批事项,负面清单也不再列入,你就可以不经过审批进入相关行业或者领域。十九大报告讲放宽服务业的准入,对市场化改革都有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的负面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和各方面政策做好衔接。

凤凰卫视记者:


刚才徐善长司长谈到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和这个负面清单的关系,现在负面清单这个词很火,一些地方包括行业,区域性的或者行业性的负面清单,如何处理这个负面清单和其他负面清单的关系?


徐善长: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边界,收缩政府审批范围,减少政府对微观市场的干预,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主动权,是市场准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体现了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信心和决心。负面清单这种管理模式很新,负面清单这个词确实很热。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之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大胆闯、大胆试,出台了一些以负面清单为名的管理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负面清单是一项创新性的重大改革,在市场准入管理领域,为了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强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全国统一性,要求实行"全国一张清单"。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应由国务院统一制定,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擅自增减、变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条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编制的行业性、领域性、区域性负面清单,应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涉及行业性、领域性、区域性等方面确需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出台相关措施的,应以目录形式发布,并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例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互联网行业市场准入禁止许可目录》已统一纳入《清单(2018年版)》。

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记者:


刚才几位领导说到负面清单要让它得到公平公正的落实,需要第三方的监管和评估。我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第三方的评估是公正、客观的?


万劲松: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lear: both; white-space: normal; -ms-word-w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