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数智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思维

发布时间:2024-12-02 admin

课程背景:

“认知决定行动力”,数智化时代组织效能提升成为每个企业要面临的问题。如何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育好人,始终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新成为企业经营的主题,支撑创新的人才也受到空前的重视,如何吸引、激励、培育、保留核心人才成为每家企业都关心的问题。过去已去,未来将来。即将到来的数智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将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是否会跃迁为人力资本时代?笔者结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咨询20多年的经验认为,这些重大问题的回答还需进一步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人力资源管理需具备以下七种基本思维,否则将难以适应未来数智化时代的要求。

课程时间:1天

课程对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中高管

课程方式:案例分析+概念导入+工具讲解

第一讲 本源的思维: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人—事匹配、激发员工、利益一致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人事行政事务阶段

第二阶段:专业职能分工阶段

第三阶段:业务下沉阶段

1.    HRCOE

2.    HRBP

3.    HRSSC

第四阶段: 数据管理阶段

1.    人力资源管理由成本部门向价值部门转变

2.    HR数据分析三要素

3.    HR数据赋能业务六部曲

4.    HR数据管理场景应用--离职率分析

演练环节:如何做老大与业务都心惊胆战的HR报告?

二、不同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管理机制重点

——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1.    人力资源的核心: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好

2.    岗位职责体系--让员工做正确的“事”

3.    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让员工把“事”做好

把绩效的“饼”与薪酬补偿的“事”联系起来

4.    规划、招聘、培训和职涯规划--为企业提供做“事”的“人”

三.人岗匹配模型及解析


第二讲 数智的思维:数智化将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与目标

一、数据化驱动业务阶段

用文字说话---用数据说话---基于业和HR洞察的业务驱动分析

案例演练:从“可惜不是你”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1.HR数据分析

导入:啤酒与尿不湿的故事

案例:“离职率”高价值的数据分析

共创:如何把人力资源的自嗨数据转化为业务需要的数据

2.HR数据管理的三个关键要素

(1)数据

(2)分析

(3)应用

思考:数据支撑不足的企业是否可以进行HR数据管理?

3. HR数据管理赋能业务的逻辑

(1)阐述观点

(2)发现数据

(3)提取指标

(4)剖析逻辑

(5)形成洞见

(6)采取行动

案例演练:业务部门要求增编?通过数据分析做决策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与业务的三层关系

(1)基础层:跟着业务跑

(2)应用层:陪着业务跑

(3) 战略层 :引着业务跑

案例讨论:从“离职率”到5+1离职模型,从低价值到高价值的分析

工具及产出:5+1离职模型

线上演练:关键人才留任行为清单

三、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手段和方法

思考:“降本”和“增效”哪个更重要?

(一)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柔性基础

引导案例:团队目标与我有什么关系?

1.人才护城河的价值

2.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3.降本增效的柔性基础

工具及产出:梦想链接梦想--团队梦想与员工梦想的链接表

(二)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工具-3张表4个地图2个指标

1.    3张报表:人力资本利润表、人力资本负债表和人力资本流量表

2.    4张地图:战略地图、组织地图、能力地图、人才地图

3.    2个指标:保障性成本和增值性成本

工具及产出:

1.    人力资本利润表模板

2.    人力资本负债表模板

3.    人力资本流量表模板

4.    学习地图

第三讲 组织的思维:激活组织,供给能力,持续提升组织能力

1、组成部分:道生一:“头”的部分;一生二:“腰”的部分;二生三:“腿”的部分

2、组织结构的优化

(1)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华为的“重装旅”

(2)组织结构设计的流程

(3)组织优化的循环五问

3、人力资源的四大机制: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淘汰机制

4、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线:识别人才、发展人才和保留人才

5、以“选育用留”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逻辑


第四讲 能力的思维:能力是资源,人是成本

引导案例:什么可以成为企业的护城河?只有将来,才有将来

一、认知岗位

1、岗位序列

2、岗位等级

3、编写岗位职责与工作关系

二、岗位的三大能力

1、通用能力(文化能力)

2、专业胜任能力(硬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

3、潜能(软能力素质模型)

案例解析

 三.人力资源盘点

1、人力资源盘点的价值的任务

2、时机

3、人力资源盘点及评价的依据:战略、核心竞争力、经营计划

4、内容

5、指标(常用20个)

6、人力资源盘点的核心:找到核心人才进行评估

案例: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到企业的核心人才

练习: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到企业的核心人才

四.能力素质画像


第五讲 客户的思维:满足客户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价值的唯一路径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客户:决策层、组织单元、员工

1.决策层

决策层需要人力资源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公司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时,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备选方案,以及政策实施后的效果预估。数智化对决策支持的优化是最为明显的。

2.组织单元

数智化时代,人力资源对组织单元的观察与干预,将变得更加容易。现阶段人力资源需要通过与组织单元中的人的充分交流,才能了解和掌握组织单元中发生的事情,才能判断是否会影响其绩效的达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受人力资源人员能力影响,非常容易产生偏差。数智化时代这些都不成问题,组织单元的行为也已经数据化,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

3. 员工

员工需要人力资源为其提供个人成功与生涯服务。员工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在谋求其自身的成功与幸福。如果认为达不到,则其创造性与工作效率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因此,人力资源需要根据员工的胜任力与个性特征,帮助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提供相应服务帮助其实现。以往人力资源了解员工的方法只能是一对一的谈话与交流,效率低、偏差大、成本高;数智化时代,员工的行为、个性特征等数据化程度大大提高,使得人力资源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全面、深刻地了解员工,关注异常,及时有效地提供专业服务。


二.围绕“高绩效”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服务客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成功,帮助他们创造高绩效。因此,人力资源需要围绕高绩效,为决策层、组织单元和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数智化时代,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将更加丰富。

现阶段,人力资源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以及备选的政策方案;以组织发展、工作分析、岗位设计等,建立绩效创造与绩效衡量的基本组织单元;以人岗匹配、胜任力评价等衡量与创造价值的组织单元的合适人选;以绩效评价衡量在岗人员创造价值的程度并给予相应奖惩……因此人们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人岗匹配的基础上的。


第六讲 产品的思维:为客户提供适合、简单、温馨的方案与服务

人力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手段。那么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一条,通过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换句话说,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只有人力资源的产品。

一、以产品思维重构人资管理体系

从提供服务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1.提供以碎片化的职能服务阶段。2005年之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基本以提供专业化的职能服务为内容。比如实施校园招聘、规范干部作用流程、优化绩效评价方法等。

2.提供整体人力资源体系服务阶段。自2005年以后,各家企业都提出了构建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体系的要求。这个阶段,人力资源规划、任职资格、招聘、培训、绩效评价、薪酬激励等人力资源专业模块完成组合,以人才供给、激活组织、激发员工为目标,形成了人力资源完整的体系。

3.提供项目化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阶段。人力资源体系服务面向全员,难以对特定人群提供更为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大概在2010年前后,以项目为形式贯穿人力资源体系的人力资源工作方式逐渐成为主流。项目为针对特定目标、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解决方案,其中的各职能模块成为项目中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

4.以产品思维重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之上,将每个阶段的产出更加明晰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全流程流转的视角之下,每一个阶段产出什么样的输出物,以产品的思维来把它明晰出来。

二、“适合”是人力资源产品的最高标准

从产品的角度说,“多(品类多样)、快(获得便捷)、好(质量好)、省(成本低)、安(安全)、新(创新)”是客户永恒不变的需求,需要围绕这六项标准,持续不断地创新与优化。人力资源的产品与其他产品既有共性,也有不同。虽然也有这六项标准的要求,但并不是某个点上优异的产品更容易得到客户的青睐。相对来说,人力资源产品更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反而有一定的创新延误。我们说,“适合”是人力资源产品的最高标准。

三、“简单”是人资产品发挥效能的关键

人力资源的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的地方,是在于其需要由各组织单元各人员实施应用之后才能发挥效能。换句话来讲,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它称为是一个半成品,是一个解决方案。那么它的功效的发挥严重依赖于使用者,严重依赖于客户,所以越简单越好。越简单,客户对其的了解和理解就会越透彻;越简单,客户使用人力资源产品效能发挥百分比就会越大。

第七讲 效能的思维:效能提升是量化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标准

一、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效能思维常见误区及正确认知

1.    只关注裁员

2.    只想到降薪

3.    调整社保缴纳基数

4.    只关注显性成本,不关注隐性成本

5.    只关注短期降本,不关注长期成本的真正增减

二、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正确理念

1.    如何正确看待人力资本超标

2.    人力降本是长期性工作

3.    追求人力资源的费效比

4.    用最少人做最有效的事

三、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底层设计逻辑

(一)降本增效的结果=显性收益+隐性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四.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手段和方法

思考:如何用数据驱动组织与人才效能的提升?

(一)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柔性基础

引导案例:团队目标与我有什么关系?

1.人才护城河的价值

2.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3.降本增效的柔性基础

工具及产出:梦想链接梦想--团队梦想与员工梦想的链接表

(二)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工具-3张表4个地图2个指标

4.    3张报表:人力资本利润表、人力资本负债表和人力资本流量表

5.    4张地图:战略地图、组织地图、能力地图、人才地图

6.    2个指标:保障性成本和增值性成本

工具及产出:

5.    人力资本利润表模板

6.    人力资本负债表模板

7.    人力资本流量表模板

8.    学习地图

总结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