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一些刚刚离开校园的新员工,他们的意识还在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中,职业化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职业化态度和技能急需培训。
本课程旨在为企业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提升职业员工职业化水准,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员工,通过对学员态度、观念、技能、自我管理、团队精神的培训,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提高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有效的结果,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培训收益】
1、让新员工快速转变观念,适应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
2、让新员工掌握职业化员工五大思维意识,并形成落地行动计划方案,改变员工思维、心态并影响其行动。
3、让新员工掌握职场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技巧,明确定位,修炼技能,实现发展。
4、通过主题讲解、案例分析和体验式互动等方法的完美结合运用,提升学员的职业化意识,强化个人学习与个人管理,梳理员工与企业的互促关系,让学员的态度、观念、技能等都有新的提升,进而促进自动自发的工作。
【培训方式】
讲解分析、角色扮演、观看视频、模拟练习、案例研讨等。
培训全程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注重学员的情景体验,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员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和运用,让思维定化,让知识和技能落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全程设置积分PK形式,讲授60%+实战演练与分享40%
【培训时间】1天(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课堂情况,授课内容有所调整和取舍)
【培训对象】入职新员工等
【培训大纲】
前言:从校园到职场的职业化认知
1、校园与职场的区别
u 校园是梦想,职场是现实
u 校园是感性,职场是理性
u 校园讲个性,职场谈共性
u 校园突出个人优秀,职场注重团队卓越
2、认识职业化
u 何谓职业化
u 职业化的关键词
Ø为自己工作,但请坚持利他
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Ø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Ø坚定的塑造个人品牌
Ø应用知识才是力量
第一章: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与认知
1、认知思考:
u 我是谁
u 我对企业有什么期待和要求?
u 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u 我的价值是什么?
u 我拿什么交换我想要的?
2、新员工的五大角色
u 学习者
u 执行者
u 沟通者
u 啦啦队
u 准专家
3、新员工融入企业的三大关键
(1)角色融入,融入文化
u 融入企业文化
u 创造价值
u 每天努力多一点点
(2)注重成长,正视磨炼
u 30岁之前不要太在意薪水,要在意成长
u 磨炼是一种财富
(3)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u 情商修炼:对人要有礼貌,不可锋芒毕露,说话要留余地
u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4、新员工的误区与需要避免的“坑”
u 急于表现
u 不懂装懂
u 眼高手低
u 越级汇报
u 违反纪律
u 背后谈人
第二章:从校园到职场的心态转变——五大心态意识的职场修炼
1、刻意学习意识:
u 有目的刻意学习!
u 建立个人知识技能体系
u 个人提升的70-20-10法则
2、积极主动意识:
(1)积极的行为
u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u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u 积极主动的行为
(2)由消极被动思维转为积极主动思维的十个关键字
3、内向反思意识:
u 何谓内向思维:不要推卸责任找借口
u 关注自我才是成长的开始
4、责任担当意识:
责任源自角色,角色带来责任
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u 为自己负责
u 为家人负责
u 为公司负责
u 为社会负责
5、 团队共赢意识
u 何谓共赢,如何共赢?
u 建立服务意识,首先表达诚意
u 与企业共赢,与团队共赢,与同事共赢
第三章:职场新人的生涯规划五步骤
【一】聚焦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行事风格与性格特点
u DISC性格测评与行为特点分析
2、自我分析:优势和不足
u SWOT实战分析:我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目前有什么机会?有什么挑战?
【二】明确职业定位
1、自我定位:
u 我现在如何?什么岗位?处于什么阶段?部门里什么角色?主导还是协从?
u 我想从事什么样的岗位,我希望寻求什么样的工作性质?技术还是管理?
2、职业定位:职业锚
u 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u 管理型职业锚
【三】选择职业通道
1、认识职业发展通道
2、选择职业发展通道
u 管理通道
员工—骨干员工—主管(基层管理者)—经理(中层管理者)—副总/总监(高层管理者)
u 专家通道(营销类、技术类、职能类)
初级—中级—高级—资深—首席
【四】确定职业目标
1、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2、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3、激活目标的三大规律
【五】制定成长计划
1、明确职业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
(1)修炼内功心法:
u 正确思考问题的思维
u 职业心态意识:明确职业目标所必需的心态意识
(2)修炼外在硬功
u 通用技能:明确职业目标所必需的通用技能
u 专业知识技能:明确职业目标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
2、形成能力修炼计划方案
u 前提:有目的的刻意学习
u 个人综合提升的70-20-10原则
u 充分借助企业的培养方式提升自己
u 实践:IDP《个人能力修炼计划表》
第四章:激发职业化动力
1、发自内心的愿力
u 为什么要上班?
u 三个引人深思并永久反思的问题
u 哪些是积极力量,哪些是消极力量?
u 如何寻找内心的愿力?
2、绝对的意志力
u 基于心智模式的自我激励:信息—思维—认知—动机—行为
u 人的本性驱动: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u 激发员工内驱力的方式。
(备注:大纲内容为课程参考,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时间要求以及现场情况,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会有所取舍及调整。也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针对实际问题定制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