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生产管理

系统化设备维保管理体系建设(国企培推荐)

发布时间:2025-03-06 admin

课程背景:

工业4.0、自动化、机器人……越来越多的生产线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动化和无人化,所有的生产和交付都是环环相扣按计划进行,对于计划的达成率也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环节出现停滞,将会导致整条产线的停滞,甚至影响到合同的交付。

█ 如何保证设备的低故障甚至零故障?

█ 如何建立系统性的设备维护体系?

█ 如何有效推进设备维护体系?

这三个问题是企业保障顺畅生产所亟需解决的,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生产制造效率达成生产计划。

根据目前企业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通过“统一思想、树立目标、制定计划、规范标准、全面实施、交叉检查、持续纠正”的设备维保管理模型,经过理论讲解和现场互动,展示系统化设备维保管理体系的价值,学会系统性管理思路,建立设备维保管理手册,保障企业顺畅生产。

 

课程收益:

● 明确设备维保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分工

● 建立设备维保管理体系中的设备清单与作业标准

● 掌握设备维保管理体系中的管理思路,实现设备维保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改进

● 减少由于设备故障及维修问题所造成的成本浪费

● 通过设备维保管理体系的实施避免设备问题引起的损失

● 通过工具分享与练习制作企业专属《设备维保管理手册》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生产部、仓储部、品质部、物流部班组长与中层管理

 

课程方式:讲授+探讨+互动+练习

 

课程大纲

第一讲:系统性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史

一、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

1、系统性管理的发展史.

2、系统性管理的终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的最大误区的产生原因与本质定义。

4、建立系统性管理体系的好处。

二、系统性管理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1、基础构成:预防+纠正

1)预防:建立企业运行的预防机制;

2)纠正:建立企业运行的纠错机制。

2、优质管理的两大特征:

1)目标明确:明确经营的最终目标;

2)系统全面:标准和操作细则覆盖整个运营过程。

3、管理系统性优化步骤:

1)了解管理的目标;

2)对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点及需改善项目进行状况梳理。梳理内容包括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

3)根据现状制定改善措施,并根据SMART原则制定改善计划;

4)对每个环节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记录表单;

5)对每个修改后的文件进行评审并导入实施,通过PDCA检查实施情况;

6)建立问题纠错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4、纠错机制:使用8D报告找到问题根源;

1)理解8D报告的作用;

2)学会使用8D报告;

3)形成在问题答案基础上向上拓展的能力。

4)手机开机键卡住的纠正案例。

5、常见的管理误区;

1)虎头蛇尾:只有预防没有纠正;

2)邯郸学步:一味模仿忘了自己的特点;

3)政治正确:为制度而定制度;

4)仙人指路:制度没经过执行人员的参与探讨,导致无法落地;

5)化简为繁:简单问题复杂化。

 

第二讲:系统性管理的核心思想

一、思想先行:探索思想的重要性

1、案例探讨:为什么美军在二战时所向披靡,在朝鲜战场却一败涂地?

2、核心思想:“目标清晰、全员参与、站高一线、持续纠正”。

二、解析思想:核心思想的十六字方针

1、目标清晰:排除外在干扰

1)找到干扰生产的原因;

2)通过目标梳理,找到真我价值、聚焦目标,并对此负责任;

3)如何通过挖掘愿景、设定目标和制定策略实现目标清晰。

2、全员参与:有效避免管理上的盲人摸象

1)分享案例:现代管理的盲人摸象——“幸存者偏差”;

2)如何找到我们自己未知的盲点;

3)如何通过资源整合、贯彻执行和有效授权实现全员参与。

3、站高一线:不掉入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

1)现场互动:老婆和老妈掉河里先救谁。寻找答案背后的声音

2)视频分享:《唐山大地震》片段

3)如何通过团队建设和积极沟通实现站高一线。

4、持续纠正:根据目标和实际结果及时调整方式方法

1)问题探讨:拍死蚂蚁容易还是拍死蚊子容易?

2)理解降维打击的突然性和危险性;

3)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实现持续纠正。

 

第三讲:系统化设备维保的发展史和管理工具

一、TPM的起源及演进发展

1. 从美国式PM到日本式TPM

2.TPM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应用

二、认识TPM管理

1. 使设备总效率OEE最高

2. 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全员参与

3. 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4. 建立设备生产维修系统(应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

5. 与设备有关部门共同推行(规划/使用/维修部门)

三、TPM管理内涵

1. 三全经营理念——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与

2. 三大管理思想

1)预防哲学

2)零化目标(零缺陷):零灾害、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

3)全员参与(小集团活动)

四、TPM组成结构

1.TPM的两大基石

1)循序渐进从基础作起:进行彻底的5S活动

2)全员参与从基层作起:岗位重复小组活动

2.TPM的八大支柱

1)个别改善    2)自主保养    3)计划保养    4)技能训练

案例:木桶理论:快速解决一个影响较大的设备维护短板,让大家看到结果,树立信心。

5)初期管理    6)品质保养    7)事务改善    8)环境安全

五、六个方面区分TPM和与TQC

1. 活动目的        2. 活动目标        3. 改善对象

4. 人才培养        5. 采取的措施      6. 小集团活动

六、四个阶段推进TPM

准备阶段→开始阶段→实施推进阶段→巩固阶段

工具:《设备维保管理手册》对本企业的展开设备维保活动的定义和授权。

 

第四讲:设备零故障与效率改善

一、设备故障的类型:

1、突发型

1)原因易于查明

2)原因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明显

3)故障易于解决

2、慢性型

1)很难明确掌握真正原因

2)原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3)通常不能很快解决故障

二、故障造成的不同影响

1、小缺陷:多个综合原因形成的出错隐患

2、中缺陷:造成生产暂停,但能迅速恢复生产

3、大缺陷:彻底停车无法继续生产

三、设备加速劣化的主要原因

1、润滑不良     2、灰尘沾污     3、螺栓松弛     4、保温不良     5、受热/潮湿

四、制定设备防劣方案

1、劣化倾向管理

1)确定项目:选定对象设备和管理项目

2)制定计划:设计编制劣化倾向管理表

3)实施与记录:记录检测数据,并画出倾向管理曲线图表

4)分析与对策: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预测更换和修理周期,提出改善对策

2、设备劣化处理

1)预防劣化策略: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合理润滑和改善维修

2)测定劣化方法:点检检查、故障诊断

3)消除劣化措施:适时修理、技术改造、更新设备

3、实现“0故障”

1)具备基本条件:清扫、加油、紧固等

2)严守使用条件

3)消除设备隐患

4)改进设计缺点

5)提高操作技能

工具:零故障的五对策与TPM五支柱关系图

五、提升设备综合效率

1、影响设备综合效率的七大损失

1)故障损失

对策:按章保养和维护设备,使设备状态保持良好

2)热机损失

对策:配合生产计划,提前热机,做到机等人

3)速度降低的损失

对策:及时排除生产障碍,保持设备正常生产

4)换模换线调整损失

对策:通过统筹法做到并线运作

案例:丰田精益生产的换模大赛

5)短暂停机、空转损失

对策:物料计划提前或实时跟进,保证物料的准时性

6)不良与返修品的损失

对策:做好品质监控计划,确保品质稳定

7)程序与工作端(刀具、滚轮等)调整的损失

对策:热机与换模的同时做好程序与工作端调整,易损工作端现场做好耗材储备

2、设备效率损失(Loss)的分类

1)计划损失     2)停产损失     3)性能损失     4)不良损失

3. 设备综合效率的计算——单独设备、生产线

公式: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3、设备综合效率的分析方法

1)PM分析法

2)因果图(鱼刺图)

3)排列图(柏拉图)

4)现场5WHY分析法

5)检查表(Check list)

 

第五讲:有效开展设备自主保养活动

一、自主保养实现并维持设备的最佳状态

1、使用者第一时间能发现设备状态的变化

2、使用者通过对设备的自主小保养,避免设备状态劣化加剧

1)及时补充润滑油

2)及时发现并拧紧发生松动的螺丝

3)保持设备干净整洁避免脏污引发故障

二、规范自主保养内容

1. 设备清单

2. 保养作业指导书

3. 设备点检表

工具:《自主保养设备清单》、《自主保养作业指导书》、《自主保养设备点检表》

四、展开自主保养活动的步骤

第一步:清理

1)整理:区分必要品和非必品,并将非必要品及时去除

2)整顿:指定必要品的标记和保管场所,确保随用随取

3)清扫:将设备清扫干净,并在清扫的同时检查设备各参数是否正产,并及时做好紧固螺丝、检查油液状态等维护工作

第二步:清洁,建立自助保养标准

工具:《5S现场看板》

第三步:素养,将前两步形成每日工作的例行行为习惯

工具:《不合理改进清单》

五、现场自主保养的目视管理

1. 区域线

2. 操作提示板

3、标识管理

工具:《设备维保目视管理标准》

六、自主保养后的主动检查与持续改善

——PDCA戴明环

 

第六讲:建立设备维保的专业保养体系

一、专业保养作用范围

——工序、品质、环境、成本、时间、士气等

二、专业保养的运行机制

1、事后维修    2、预防维修   3、改善维修    4、维修预防    5、生产维修

三、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前期管理→运维管理→报废及更新改造管理

工具:《专业保养设备清单》、《专业保养作业标准》

四、推行专业保养的步骤

第一步:专业保养是自主保养的补充

第二步:设备评价和现状调查

第三步:劣化复原和弱点改善

第四步:构筑情报管理体制

第五步:构筑定期保全体制

第六步:构筑预知保全体制

第七步:评价计划保全活动

五、正确处理专业保养和自主保养的关系

1、专业保养属于改善活动,频率低、难度高、专业性强

2、自助保养属于维持活动,频率高、难度低、专业性低

六、设备保养维护的评价指标与计算公式

1、MTTR反映故障修复的时间

公式:总稼动时间 / 总故障件数

2、MTBF反映故障发生的频率

公式:总修理时间 / 总故障件数

3、设备综合效率

公式:时间稼动率 * 性能稼动率 * 良品率

4、故障强度率

公式:总故障停止时间 / 总负荷时间

5、故障度数率

公式:总故障停止件数 / 总负荷时间

6、保养成本费

公式:修缮费+消耗品费+损失金额

7、制造成本中保养费比率

公式:(修缮费+消耗品费)/销售额

工具:《设备管理评价表》

 

第七讲:强化预防维修,落实设备点检制

一、设备点检制

1、点检制的作用

2、常用的“三位一体”点检制

工具:《点检设备清单》、《点检设备点检作业标准》、《点检设备点检表》

二、设备保障的五层防护线

1、岗位工的日常巡(点)检

2、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

3、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

4、技术诊断与劣化倾向管理

5、专业人员的精度测试检查

三、设备点检制的“八定”

1、定点     2、定法       3、定标       4、定期

5、定人     6、定计划     7、定记录     8、定流程

四、设备点检管理四大标准

1、维修技术标准

2、点检标准

3、给油脂标准

4、维修作业标准

五、设备点检制的操作步骤

1、定点记录:逐点记录积累点检数据

2、定标处理:按照标准检查、达不到的点做出标记、加强维护

3、定期分析:每个月将点检记录分析一次,按需调整定检内容

4、定项设计:查出问题,定项定人负责改进

5、定人改进:定人改进就是设计,改进由专人负责到底

6、系统总结:半年小结一次,一年全面总结一次

 

总结:积极开展持续改善活动

1、全员参与改善提案活动

2、改善提案活动的目的

3、改善提案活动的组织和制度

4、改善提案活动的流程

5、改善提案活动的范围

6、改善提案活动的推行要点

7、营造持续变革的氛围

工具:《5D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