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随着自动化、省力化的进步,生产的主体由人手移转到机械设备时,设备即成为影响PQCDSM的产出之主要因素,为使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转,并使其产出之PQCDSM达到最佳的境界,基层员工设备管理必不可少。让操作人员学习设备管理,学习专业设备保养技巧,这些借由人与设备体质改善进而改善企业体质,乃企业努力的目标,也即是欲杜绝工作场所中的一切损失。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员提高管理意识,掌握各种设备管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损坏和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和工作安全。
课程收益:
l 技能维度:学会如何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和程序、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优化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流程等,提升设备管理的技能水平。
l 思想维度:学会如何从全局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设备的各种因素,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案,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设备管理思维模式。
l 管理维度:学会如何利用工具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动设备管理的发展和变革,提升竞争优势。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基层班组长、领班、车间设备工程师主管、维修工程师/主管等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实操演练
课程大纲
第一讲:设备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一、设备管理重要性
1. 设备管理定义
2. 设备管理重要性
1)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
3)确保生产安全
3. 设备管理重要性
1)定期检查和保养
2)安全第一
3)统一管理
二、设备管理相关指标
1. 设备综合效率OEE管理
透过OEE看到企业的浪费与改善潜力
案例分析:某公司OEE水平讨论
2. 设备有效运转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故障率
三、设备的故障类型与影响
1.设备故障的四种类型
1)磨损性故障
2)腐蚀性故障
3)老化性故障
4)人为故障
2. 设备故障的四大影响
1)生产停滞
2)维修费用增加
3)生产成本增加
4)安全隐患
第二讲:设备管理“三好”、“四会”、“五项纪律
一、设备操作人员的“三好”要求
(1)管理好设备
(2)使用好设备
(3)养修好设备
二、设备操作人员的“四会”要求
(1)会使用。
(2)会维护
---设备维护五大原则
原则一:预防为主
原则二:定期维护
原则三:及时维修
原则四:按需维护
原则五:专业维护
---设备故障的六大维护策略
1) 定期检查和保养
2) 建立设备档案
3) 实施预防性维护
4) 建立应急预案
5) 培训和安全教育
6) 引入先进的维护技术
(3)会检查
(4)会排除故障
三、设备操作人员的“五项纪律”
(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操作非所定设备。
(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
(3)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4)管好设备附件及工具,不得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第三讲:设备的日常管理——设备管理的精髓
一、四部曲主要内容
1. 人和设备存在关系:使用与操作、监督与检查、修理与改造、维护与保养
2. 设备管理四部曲:规范化的设备日常管理、规范化的设备的点检、规范化的设备的润滑、规范化的设备维修
3. 设备管理的思路:行为规范化、制度规范化、控制严格化、管理精细化
4. 设备日常管理:运行管理、档案管理、规程管理、维护管理
二、自主保全内容
1.是自主保全体系:会正确操作、会保养、会诊断故障、会处理小故障
2. 如何搞好自主维护?
3. 什么是单点课?
1)单点教材的内容:设备操作技巧、设备维护技巧、设备的精度调整…
2)OPL的闭环管理体系
三、具体实施内容
1. 操作规程制定的三个层次:标准化、精细化、预案化
2. 标准操作规程编写:图文并茂、符合实际、关键控制、全员参与
改善案例—文件体系
3.设备运行管理—交接班的标准:“十交”、“五不接”
---交接班记录填写
第四讲:设备的点检——设备管理的关键
一、点检与清扫
1. 点检和清扫的关系
2. 清扫的本质
3. 点检的定义及管理的实质
二、点检的实施
1. 点检目前的实际效果
2. 点检管理
1)车间操作工巡检记录表设计
2)如何制定点检标准?
3)点检项目分类和措施
实例分享——点检标准
4)点检记录设计和实行?
实例分享——A类点检表
第五讲:设备润滑——设备稳定的保障
一、设备润滑目的
1. 设备润滑的目的是什么?
2. 摩擦的本质是什么?润滑机理是什么?
3. 设备润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设备润滑管理
1. 设备漏油及其分级:渗油、滴油、流油
2. 设备漏油防治的途径:封堵、疏导、均压、阻尼、抛甩、接漏、管理
3. 设备漏油治理
1)漏油防治的途径:勤、找、改、换、缠、回、配、引、垫、焊
2)企业设备润滑的“五定管理”: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
3)设备的润滑管理:表格式润滑图表、框式润滑图、图式润滑图
4)企业设备润滑的“三过滤”: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加油过滤
第六讲:设备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一、维修分类与管理
1. 设备生命周期故障率状况—浴盆曲线
2. 不同故障期的处理策略
3. 设备维修如何分类?(设备的日常维修、单台设备大修、系统停工大修)
4. 设备维护的作用及效能是什么?(图表分解)
5. 企业设备管理所涉及到的维修资源有哪些?(专业维修队伍、企业多技能的操作员工,合同化的外部维修协力队伍)
案例:某企业维修资源整合实例
二、维修管理体系建立
1. 流程设备维修管理总体框架图
2. 设备检(维)修的资源如何分配?(时间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材料资源)
3. 维修作业优先等级
4 维修计划表、月份设备修理计划表、年(季)度设备维修计划表设计
5. 维修规范三大要素之结构
第七讲:设备改造(个别改善)——设备性能的保障
一、设备改造意义
1. 设备七大损耗:故障损耗、换型与调整损耗、空转与暂停损耗、速度降低损耗、不良与返工损耗、初期不良损耗以及计划外停机损耗
2. 设备七大损耗识别与应对
二、设备改造的实施步骤
1.现状把握:通过现场观察、数据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问题识别:运用5W2H、鱼骨图等工具,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目标设定:根据问题分析结果,设定明确的改善目标与预期效果。
4.对策制定: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并评估其可行性与效果。
5.实施改善:按照既定对策执行改善活动,过程中注重监控与调整。
6.效果验证:通过数据对比、现场观察等方式,验证改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7.标准化与固化:将成功的改善措施纳入标准作业程序,确保其持续有效执行。
课程收尾:
1.回顾课程
2.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