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古为今用---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管理

发布时间:2019-03-18 admin


课程背景: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提出双创观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不仅要巩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还要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创业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上蔚然成风。鼓励创新思维。

中国的当代的管理学近乎空白,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下,原封不动的引入了泰勒,德鲁克,埃德加等大师的管理思想,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迁,以及文化的碰撞,原有的许多观点并不符合中国当下的现状与受众,如泰勒提出员工是经济人而非社会人,员工的工作动机是恐惧感在当下已不合时宜。管理者急需应时而变,应势而变,增强文化自信,创新管理思维。

经典之所以流传,是因为被数千年的实践所检验为无上大道。中国人需要重回历史的河流,以史为鉴,将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管理经验发扬光大,实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提出文化自信与创新之道。实现修己安人,内圣外王明心见性 无为而治的领导之道。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

1.中高层领导 企业主

2.重点培养的人才

授课方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讨论

课程大纲

第一讲:何谓国学

  1. 国学定义

    1. 汉书十门

    2. 经史子集

    3. 三江归源

    4. 海纳百川

  2. 国学之用

    2.1 人生幸福学

    2.2 人生成功学

    2.3 人生三观学

    案例:习近平党校八十周年讲话

  3. 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

    3.1何谓文化自信?

    3.2文化自信的意义与作用

    3.3何谓创新思维

    3.4创新思维的启示

    讨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第二讲:国学思想与文化管理

1 管理的硬与软

1.1何谓管理的硬指标(利润 技术成本)

1.2何谓管理的软指标(人性化 信任协同)

1.3 管理组织的两个关键点(企业文化管理者品德)

1.4 威廉大内的Z理论

2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作用

2.1文化的定义

2.2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2.3何谓真正的企业文化

2.4企业文化的作用

案例:为何日本重视集体价值观?

启示:谭木匠为何能年入三亿

3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打造

3.1打造正确的人生三观

3.2建立和谐的相处环境

3.3满足员工的感情需求

3.4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

案例;苏州固锝电子的圣贤之路

第三讲:国学思想与创新管理

1 古代管理思想核心

1.1内圣外王

1.2何为君子 修己已敬

1.3 修炼水七德

1.4 复归婴儿

1.5 破我执法执

1.6六波罗蜜

1.7内求外求 尊德性 道问学

案例:苏东坡的破执

2 古代管理思想创新十章

2.1 任人

1 尊贤使能 俊杰在位

2齐桓首霸 管仲之相

3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

4宋不杀文 思想自由

5 三顾茅庐 毛遂自荐

案例:武汉大学评职称

启示:人才要自己发现 用心寻找

2.2 均寡

1不患寡而患不均

2权贵和与民争利

3十六字治国心法

案例:内训部的老大难

讨论:如何通过制度 人性改善

2.3 义利

1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例

2上下交征 国亡矣

3先义而后利者荣

案例:周黑鸭为何被风投看上

2.4 正己

1政者 正也 子师以正 孰敢不正?

2君子慎独

3曾国藩修身心法

案例:柳传志开会自罚

2.5 纳谏

 1恒称君之恶者,可谓忠臣

 2好员工的评判标准

3听领导的话 照顾领导心理 袁绍

4本质正直 说话方式 观点不重要李世民

5天子有争臣七人 大夫有争臣三人

2.6 正名

1名不正言不顺 言不顺事不成

2各行各业都须正名

3人有求知欲 好奇心是动力

4明白做事后面的意义更重要

讨论:为何古代教师医生受尊重?

2.7 化民

1上之风化下 先以敬让而民不争

2不教而杀谓之虐

3导向调整 润物无声

案例:大禹捕鱼

讨论:什么是日行一善?

2.8 养人

1服人与养人的区分

2以善养人

3君子成人之美

案例:如何当好一个服务者?

2.9 不争

1为何要不争 杀敌一千 自损八百

2和大怨 必有余怨

3以不争为争

案例:京东与腾讯的同行合作

2.10 无为

1.什么是无为的本意?

2顺应事物本性 解读2

  1. 无为是不折腾 解读3

4无为就是做减法 解读48

讨论:如何修炼无为领导力

  1. 破除名利心与修炼公心 解读13 44

  2. 谨慎治国与跨组织领导力 解读第60

  3. 不搞察察政与长期领导力 解读第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