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2020两会精神解读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admin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正确分析重大疫情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看清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正确把握世界宏观经济的走向,从速度、质量和效能上积极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课程收益】1、明确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走势,顺势而为。

           2、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热点,有所作为。

【讲课提纲】

第一节  2020两会精神解读

 

一、2019年工作总结

1、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2、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

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0万亿元。

4、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6、 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7、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8、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

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10、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二、2020年工作要点

(一)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预期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二)有效应对冲击

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三)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四)区域发展战略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幅提升防控能力

三、2020年重点工作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

2、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3、抗疫: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财政: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减税

4、降费: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5、就业: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

6、创新: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7、消费: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5G应用

8、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9、金融: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10、脱贫攻坚: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

11、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12、教育: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13、社保: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14、开放: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15、港澳台: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第二节  疫情下的国际形势分析

一、新冠疫情下世界政治经济现状

(一)全球面临的经济大衰退,甚至会陷入大箫条世所罕见。

(二)这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人类灾难世所罕见。

(三)从全球看,当前人为推动和肢解经济全球化的言行和举措世所罕见。

(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甩锅、栽赃、追责、索赔、恶名化中国世所罕见。

(五)世界上从经济上来看会出现四个潮:

1、破产潮。 2、失业潮。   3、订单被取消潮。

4、断链潮。 5、货币放水潮

二、当前应对措施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

(一)当前应对措施

1、防输入、防反弹。

2、防冲击、防掠夺。

3、防转嫁、防讹诈。

(二)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

1、总体趋势上---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2、政策举措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3、产业发展上---新基建引领

4、发展动力上---创新驱动

(三)区域发展战略,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1、京津冀一体化与雄安新区建设

2、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