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突破口,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然而,部分党政机关仍存在超标接待、豪华办公楼等问题,暴露出铺张浪费的顽疾。2025年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是基于深化纠治“四风”、优化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条例覆盖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等八大领域,明确“从严从简、公开透明”等原则,既传承了党的艰苦奋斗传统,又针对“政绩工程”“影子腐败”等新型问题创新监管机制。本课程以杨业功廉洁节俭典范与贵州六盘水铺张浪费“政绩工程”正反案例对比引入,剖析腐败与作风问题的内在关联,旨在帮助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防线和制度屏障。
课程收益:
1.深化政策理解:系统掌握《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内容,明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及关键条款,增强纪律规矩意识。
2.强化风险防范: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识别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常见行为及新型腐败形式,提高党员干部对“四风”问题、铺张浪费的警觉性和防范能力。
3.提升履职能力:学习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有效策略,掌握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等领域的合规操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政效能。
4.筑牢思想防线:结合正反案例,深刻认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强化“不想腐”的思想自觉,树立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价值导向。
5.推动实践应用:结合“过紧日子”要求,学习节约型机关建设策略,将厉行节约理念转化为规范用权、优化资源配置的具体行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课程时间:0.5-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政企单位、国央企、民企党支部-党员
课程方式:讲授式、案例分析、视频教学、互动答疑
课程大纲
第一讲:由腐纠风——贯彻《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内容
【案例引入】杨业功之俭朴作风和贵州六盘水骇人听闻的“政绩工程”
一、导论:条例的背景与意义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转变党风政风的关键抓手。针对部分党政机关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如超标接待、豪华办公楼等),亟需制度性约束以正风肃纪。
(二)立法目的
1、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体现“过紧日子”的政治担当。
【事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亲眼目睹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
2、建设节约型机关:通过规范经费管理、公务活动等,树立党政机关清廉高效的形象。
3、优化资源配置:腾挪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率。
4、深化“四风”纠治:为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供制度保障
二、条例核心内容解读
(一)条例框架与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覆盖领域: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资源节约等。
(二)基本原则
从严从简: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行政成本。
公开透明:经费使用需公开,接受监督。
务实高效: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果。
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三)关键条款解析
经费管理:严格预算编制,禁止超标准支出;推行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使用。
公务接待:明确接待标准,禁止公款吃喝、赠送礼品;同城不接待。
公务用车:改革车辆管理制度,推广集中管理、社会化租赁。
会议活动:控制会议规模和频率,提倡视频会议;严禁豪华会场布置。
资源节约:加强办公用房、水电气等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推广绿色办公。
三、延伸:八项规定VS八项规定精神
1.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2.八项规定精神:全党共同遵循的作风要求,是八项规定内涵的延伸和深化
3.二者联系与区别
核心区别:八项规定是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标杆”,八项规定精神是全党必须守住的“红线”。
——适用对象不同、内容与作用不同、处理依据不同
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行为分类(两大类,16小类)
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4大类表现)
2.享乐主义、奢靡之风(6大类12种表现)
五、对常见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行为的党纪政务处分(场景案例解析)
1.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空谈误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和群众,造成严重后果。
2.履职尽责不作为、乱作为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影响高质量发展。
3.漠视群众利益
联系服务群众时消极应付、冷硬横推、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引发强烈反映。
4.增加基层负担
文山会海反弹,文风会风不实,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加重基层负担。
5.违规吃喝的处理
6.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
7.违规操办婚丧喜庆
8.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
9.公款旅游以及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等旅游活动安排
10.违规配备使用公车
11.楼堂馆所问题
12.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
13.接受或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健身娱乐等活动
14.组织或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活动
15.违规出入私人会所
16.领导干部住房违规
四、新时期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表现形式
形式一:交易型受贿
形式二:“影子公司”与“白手套”腐败
形式三:“雅贿”与“情感贿赂”
形式四:“政商旋转门”腐败
形式五:“期权腐败”
形式六:“逃逸式”辞职
第二讲:由风及腐——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源头探溯
一、权力认识偏差,思想上的总开关出了问题
1.权力不等于权利,本质绝非利益
【负面案例】“我爸是李刚”、山西运城车管所“雁过拔毛”群案
2.权力与责任紧密相连
【正面案例】重庆荣昌高洪波书记&火遍全网的淄博三封信
【负面案例】应急管理部消防系统十八大后落马第一人张福生
二、权力过于集中,制度设计上的关键点没有把握好
【案例1】“靠酒吃酒”的茅台集团3任董事长审批权过于集中导致腐败
【案例2】“靠球吃球”的李铁贪腐案导致多名足球从业人士落马
【案例3】“靠煤吃煤”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原副总经理李东
三、权力制约缺失导致用权任性,监督的阀门没有拧紧
1.纪检监察的党内监督制度不完善,其权威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2.司法独立性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司法监督障碍重重
3.行政监督逃不过“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监督难题
【负面案例】黑龙江省富裕县龙安桥粮库原总经理赵志明成“监管盲区”
第三讲:风腐同治——治权正风反腐的根本之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打牢治权的思想基础(解决“不想腐”)
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的两个答案
【正面案例】“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
【负面案例1】四川省落马副书记李春城迷信风水,不信马列信鬼神
【负面案例2】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随着生活腐化,价值观逐渐偏离,离老百姓越来越远
二、完善法规制定和执行,扎紧治权的制度笼子(解决“不敢腐”)
1.建章立制首先要有法可依
2.建章立制之后必须严格执行
3.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
三、强调领导干部从严,抓住治权的关键少数(解决“不能腐”)
1.必要性:领导干部位置重要,在全媒体环境下,一旦犯错,负面影响更大。
2.可能性: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极易产生腐败。(两个“金字塔”)
3.破题:靠制度,用刚性制度把“一把手”管住,打蛇打“七寸”。
【正面案例】广东省“一把手”约谈经验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策略
1.强化制度刚性:细化标准,明确违规成本,加大查处力度。
2.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经费使用全程可追溯。
3.宣传教育:通过案例警示、培训讲座,转变干部观念,树立节约意识。
4.群众参与:开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监督,形成社会共治。